第 129 章 各行祖师□□

首次听说的黄土来源的秦始皇&刘彻&李世民&朱元璋,悄悄竖起耳朵:后人快讲!

谁知后人直接放出影像,望着影像听着讲解,众人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

即使知晓此方世界历史悠久,武则天听到早新更新世(约260万年前)时心中还是忍不住惊讶。

更让她惊讶的是:黄土高原原本是盆地地形?

而刘彻颇有兴趣地看着青藏高原拔地阻挡暖湿气流进入北方,却让强劲的气流卷起沙粒落到黄土盆地,堆积成山。

不得不说漫天黄沙还挺好看。

他瞪大了眼惊叹:“难怪黄河运不完黄土高原上的土,原来它本身就是沙砾堆积而成。”

霍去病:陛下,请把黄土高原说一遍!

人家名字都说了,黄土高原黄高原,黄土垒成的高原!

【因更新世气候旋迥,加上黄土盆地东面是太行山脉,南面是秦岭山脉,在地理阻挡下黄沙只能在黄土地区垒叠成山。

后来经过气候升温,进入全新世后(11700年前到现在),黄土高原穿上绿装成为拥有草场、原始森林的山峦丘阜。

但气候并不是一成不变,如西周二国两晋南北朝和北宋明清,就属于寒冷期,而寒冷期往往又伴随着朝廷动荡后期。

对于寒冷期,黄土高原斜睨天下:气候变迁俺不怕,俺能行!

一旦叠加人类伤害bafu,黄土高原哭唧唧:俺好像真的不行!】

曹魏

曹丕脸色极为不好,去岁他到淮河广陵巡察士兵演习,谁知北方大寒竟让淮河结冰,不得不中止演习。

按天幕而言他大魏正处于寒冷期,正走向朝廷末路?

联想到后人言司马懿篡魏,竟然真对上朝廷末路语言…

想到这他脸色更黑了…

朱棣心里算算上至朝廷下至百姓对木材的需求,不由得嘴角微抽:“黄土高原可能真不行!”

朝廷修大殿要好木,富贾要好木打家具定棺材,百姓需要木材烧炭过冬…

树木成长的速度赶不上他们砍伐的力度。

他想到先皇修山海关长城时,将山上树木全部砍伐...长城作为边境预防不当留树,但黄土高原上得种啊,否则黄河之患永远无法遏制。

但是...朝廷没钱啊!

黄河泛滥时选择把百姓迁徙还是高原种树?

想到国库剩余朱棣心中抽痛,上对鞑子下安民,哪样不用钱?

得让郑和多下西洋几次才行!

天幕轻轻叹了口气:【如果说秦汉时期,秦始皇和汉武帝还能在黄土高原上弹奏‘森林狂想曲’;

那到明清时朱元璋跟康熙只能站在坡上大唱:我家住在黄土高

坡,大风从坡上刮过...】断流周取商代之。

而后二川断流,岐山崩塌直接葬送西周基业。

那后人呢?

他们是怎么度过如此危险时刻的?

民间

天下亦是哗然,黄河断流闻所未闻之事!

主在黄河边的百姓特意跑了几步探头查看滚滚黄河:“还好还好,大河还在。”

庆幸之余亦是吃惊:“那后人百姓怎么吃水?”

他们怨黄河乱发大水夺家人性命,也习惯性依靠它为生。

他们无法想象没了黄河该怎么存活?

【我们翻阅史书,历朝只有黄河频繁决口改道的记载,无黄河断流记录。

历朝只有治河千千万,但绝对没有让黄河干涸治水的道理。

水怎么就没有了呢?

60年代有个治理黄河笑话:吃光喝尽!

既然黄河老发洪涝灾害,那咱们在它入海前把它全部用光,这不就没了灾害了嘛!

没想到60年代笑话在1972年实现了,但这个笑话却一点都不好笑,相反让人非常绝望】

李隆基诧异猜测:“遇见大旱了?还是后朝得罪上天,天降惩罚?”

【1972年黄河自然断流后,1999年二十八年里,黄河有二十二年断流。

断流次数达到七十四次,平均每年断流超过一百天,最长断流天数为226天,断流长度为整个黄河下游!】

【翻开黄河记录,1972年前仅有两次人为断流:

1938年蒋光头扒花园口致使黄河改道,黄河下游山东段彻底干涸断流;

1960年6月花园口枢纽大坝截流和同年12月二门峡枢纽关闸蓄水,黄河下游断流。

除此之外近六十年间并无断流记录。

同是黄河灾患,我们跟古人的哀嚎截然相反:古人悲黄河二年两决口,我们愁黄河四年二断流。

黄河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变成比决口改道更难治理的灾难】

诸葛亮揉了揉额角:“难怪后人如此厌恶历代决口之事。”

张飞很是赞同:“历代弊端全由后人承担,是我也骂!”

黄河难缠历代所见,后朝要治理黄河须得举全国之力才行。

刘备苦笑,时人都看眼下利益,谁会为后朝考虑?

当年曹操征吕布,攻之不下引沂河、泗河之水灌城,下邳城溃吕布被擒。

可下邳百姓呢?

他们为何要遭受此难?

【断流的黄河就是生态灾难,黄河断流——下游淤泥无水冲刷,让河床泥沙沉积更加严重,原本可以做淤田的淤泥会退化为荒漠,变成盐碱滩。

淤泥堆积后河道萎缩,迫使河床抬高,把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悬河,汛期一到黄河定然改道决堤,让黄河下游泛滥成灾。

入海口无河水冲刷,会如它山堰那般海水倒灌,咸水入侵,逼迫湿地生态系

统萎缩,让海岸线后退。

更不用说两岸民众吃水困难,五千万亩农田无水灌溉,工业停产一片荒凉。

还不提黄河断流引发的气候等问题…】

朱祁钰:原来治理黄河靠考虑这么多?

头疼!幸好徐有贞还有几分能耐。

而徐有贞兴奋又忐忑:自己名传后世开心,但自己今后只能陛下身后…为陛下尽心尽力。

想到这他苦了脸,得让陛下皇位安稳才是,否则自己前程不逮。

【自黄河断流消息传出后,全国上下都在焦渴怎么办?

只有隔壁小日子欢腾,在他们看来黄河代表中华文明,黄河走向末路就意味着东亚魁首当落他们头上!】

秦始皇厌恶:…又是那条长虫!

刘彻嫌弃:学人精!

李世民怒气:还想改朕大唐国史!

朱元璋:呸!脸大的鼻涕虫!

天幕语气透出哀伤:【当时有学者专家茫然发问:黄河没了我们文明还存在吗?

我们的文明诞生于母亲河河畔,一切向好时母亲河为什么走向衰落?

所以救救黄河!也是拯救我们中华文明!】

天空中放着一幅幅干涸的河图,满地黄沙看不到一丝水迹。

武则天抬起眼:这就是后朝黄河?

一片灰蒙蒙,其情况未免太过惊心!

【黄河为什么会断流?

气候变迁:黄河补水主要依靠降雨,但降雨不但要补充河道水量,其水势也会渗入地里,为地下水增加水量。

但问题是黄土高原本身处于半干旱地区,季节性降水不均匀、地下水南多北少,河谷盆地多、山原区少,地下河无法对黄土高原进行反哺。

相反黄土高原还需要黄河提供水量浸养植被。

所以黄河要东流的同时还要补水给黄土高原,又要分流其他支流。

所以它在断流之前,入海水量就已锐减:

20世纪60年代为575亿立方米;

70年代为313亿立方米;

80年代为284亿立方米;

90年代中期为187亿立方米】

刘彻盯着那一排排字迹,眼皮猛跳,过了半晌才沉沉叹气:“要是能把黄瓠子的河水送给后人便好了。”

后朝缺水他大汉不缺啊!

要是能把黄瓠子河水送给后朝,他大汉节省多少钱财?

听着陛下伟大畅想,卫青只觉得脑袋瓜疼:先是想把匈奴人跟宋人调换,现在竟然要把水送给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