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8 章 各行祖师As

还有我们现在用的碳基燃料甲烷,遍布在土卫六等星球上,只要技术到位就能开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这是他从小对宇宙的认知,而后人让他见识到与书中不同的浩瀚宇宙。

至于对神迹说言语,郭守敬很努力地想要听懂,但知识跨越太过宏大,努力许久也只理解其中一星半点。

他摇了摇头低声道:“没想到行星上竟是各类矿产。”

后世还能人造太阳,怎么可能呢?

郭守敬调动着自己新设计的天文仪器圭表,此物主要用于测定二十四节气,尤其是测定冬至和夏至的日期,做出农耕历法让农人丰收。

大元若有后人的气象仪...他轻笑:自己倒是妄想了,还是将圭表再调整一番吧。

研究气象,后人有后人的法子,他们这些古人亦有自己的法子。

他不知道的是,他设计的圭表是华夏时间最早、使用年代最久远的天文仪器。

【咱们发展航天业,除了以上原因外,还是那句话:不让后代子孙后悔没看到群星璀璨时!

更直白点就是:让他们活得轻松点,先辈吃两代人苦,我们忍受高压向前奔跑,就希望下一代能自由点!】

一个水蓝色的球体出现世人眼前,上面写着:养育你的地球!

这是我们所处的天地?

原来天地真的不是四方而是圆体,望着那白、黄绿、蓝色组成的球体…很美,地球表面的颜色不断变化,在在四季轮回,斗转星移吗?

世人的疑问神迹没有回答,镜头拉远,凝蓝的星球突然变得遥远,就像一颗沙砾漂浮在星光点点之中。

沧海一粟!

水蓝色的星球,渐渐融入无垠深邃的太空,成为巨大的漩涡的一点…

这片星光美的惊人,热烈的云彩漂浮在黑暗之中,孤独而灿烂!

其他星光上有人居住吗?

朱棣瞬间明白后人为何要探测星云背后的生命。

如此灿烂的星云只有他们存在,太空之中的人类未免太过孤寒。

【大航海时期各种黄金、花椒、香料、银矿、铁矿等等,让传统农业国家葡萄牙变为欧洲首富国家。

巨大的贸易体系让各国经济发生暴涨,银矿让欧洲重建货币系统,南美的橡胶让军事加速工业化…甚至连华夏都挨到大航海的飓风边。

西班牙在大航海时代拔得头筹后,大批买入大明茶叶、丝绸和瓷器,巨量的白银流入大明,让张居正有本钱推行一条鞭法,改革货币确立银本位为大明续了一波命。

而清朝人口能达到4亿,除了大清重农政策外还因红薯、玉米、土豆等外来农作物在国内得到推广栽种。

这些适应贫瘠、山坡等地的农作物全面加速了大清人□□发】

民间

老百姓听不懂太空各类矿产,但种了一辈子田的他们立马捕捉到红薯、玉米等物,它们能在贫瘠、山上种植,那是多好的种子?

若他们有此种...家里老人小孩就不用挨饿了啊!

瞬间百姓们心绪沸腾,他们要红薯,要玉米...朝廷不给他们就自己想法子出海。

西方人都能出海,他们为什么不能?

朱元璋脸色发沉:“后人怨咱呢!”

终于知晓心心念念的玉米来自何处,可朱元璋心绪沉得厉害,半点兴气都没有。

西方

都跑海上去了,他大明走到临头了才立起货币系统?难怪后人讲大明是穷死的。

见自家亲爹脸色实在不好看,朱标不得不出言安慰:“西方进入华夏是清朝时期,与咱们有何关系,爹又何必自责?”

朱棣不赞同他的话:“哥,后人说过咱们的大炮还来自西方呢,怎么没关系?”

朱标回首横眼:那你来劝爹?

......

朱元璋转身打断两人的眉眼官司:“咱大明不能落到宋朝那样,待天幕完后满臣文武...”

“不”顿了顿他直径下令:“除满朝文武外,也收集各乡对此神迹看法,咱要后世子孙吃点大航海红利!”

群臣领命:“诺”

朱元璋眼色复杂地望着天幕,从本想讲他不想费人力物力探索大海,能把大明国土规整好已是史上明君,如今神迹天下可见,大航海红利在前,他想阻止也止不住民间想要暴富的心。

从农业国升为首富国家,谁见了不心动?

朝廷无法阻挡民众向外的心,只能顺势而为主持大局。

朱元璋抬手揉了把脑袋,心道:若能与李世民赵匡胤等人谈谈就好了。

如今的局面史上罕有,他该如何稳定大明,是个难事。

唉!愁!

天幕语气无奈:【明清算是舔了舔下航海时代的碗底吧!

从红色毛熊发射人造卫星起,到现在航空技术发展只有不到70年时间,与地球历史尺度相比,航天史在时间上是微乎其微!

但人类对探索宇宙的初始不是近现代,而是第一次抬头仰望星空的开始】

【古人对宇宙探索出于好奇和敬畏,咱们探索宇宙同样是好奇和敬畏,除此之外也是利益驱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