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6 章 大唐倒计时

明明很对!

唐太宗虽好,但他走的是小朝廷,人数精简职位偏少,不利于官员升迁。

而他空职行为就很贴心了,人人都有机会当丞相。

他摩挲着下巴自我判断:用人还是朕厉害。

只是…刘彻微微掀起眼皮,自己唯一短板就是:没有亲身上过战场!

不过…他眼眸落到卫青霍去病身上,脸色露出一丝笑意:朕有帝国双壁,不缺武功!

【在胸怀、能力及性格魅力组合下,让唐太宗对自身充满自信,他能做大唐领头羊!

正如他自己所言: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

这种强烈自信,给予了臣子极大的安全感。

你有才学,可以在朝廷上提笔安社稷;

想要君臣佳话,可以学魏征做个名垂千古的谏臣;

身为武将可以在战场上建功立业,成就赫赫威名,却不用担心被‘莫须有’的罪名折了性命。

就算你喜欢抬杠如机枪扫射朝堂,被同僚厌弃,也会有明君看穿你的本质,赞你‘疾风劲草,板荡诚臣’。

在他手下不用郁郁不得志,被迫寄情山林(陶渊明);

也不用担心立下功业,却被冤斩南门(于谦)。

无论是那个阶层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达成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宏愿】

听着天幕满满的赞

扬,秦始皇轻笑:后人真是爱唐太宗。

唐太宗用人之能,甚有独到之处。

不过…他亦不差!

只要能为大秦出力者,即便是六国遗民,他亦能接纳!

他半垂眼眸,轻轻扫过殿内群臣:“朕维初在昔,要四夷八蛮尽皆臣服,让民遮蕃息,天禄永得。

是以除了尔等从协外,朕需安邦贤才,诸位若有贤者当可举荐,朕重重有赏!”

群臣齐齐躬身应承:“诺”

武将并无多少心思,而各家博士在躬身瞬间,余光与身旁同僚悄然一阵刀光剑影。

有天幕泄出的科举和造纸术,他们能预见未来朝堂上有大变。

而这次举荐,便是填充自己朝堂力量的最后时机,他们怎能放过?

只是…有博士心中暗叹:神迹泄出太多历代朝政,对于大秦…不知是福还是祸?

他的担忧并不能传到秦始皇心中,他指尖摩挲着竹简上的‘造纸术’三字,眼眸亮得惊人,只要他掌握了造纸术,天下游士尽在他手中,如此一来大秦定不会出现一世而亡!

只是…他抬起头望向天幕:神迹何事能细讲造纸术?

天幕沉默几l息才慢慢道:【对于民众,贞观一朝大体上是有奔头的日子。

就如我们现在有时怀念八〇九零年代,不是因为它物质多么丰富,而是它积极向上,富有朝气的精神气。

所以图书馆管理员说他:太原公子褐裘而来。

指他身为高贵的太原公子,却穿着底层百姓的衣服深入群众,了解民间疾苦,与百姓休戚与共。

因此唐人爱他敬他,像咱们杜甫太太以诗明志:玄宗陛下可以不赞,但是太宗陛下一定要大赞特赞】

李隆基望着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等诗句…嘴角一抽,讲太宗就别扯上朕行不行?

至于不给他写诗的杜甫…算了,他抬手摁了摁额角,好歹是出现在他这朝的诗圣,也算为他挣了脸面,就当没听见天幕之言。

两耳一捂,他说没听见就没听见,谁敢反对?

姚崇等臣子:…啊…你是陛下你说了算!

【还有与李白杜甫并列的诗人大大白居易,亦是对它夸夸夸:

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

擒充戮窦四海清,一十有四功业成。

一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

……

太宗意在陈王业,王业艰难示子孙。

就连立志改革大宋的王安石也道:

愿为五陵轻薄儿,生在贞观开元时。

斗鸡走狗过一世,天地安危两不知。

这样老子就不用费心拯救这稀巴烂的大宋,也不用劳心费力行改革之事,落得郁郁而终】

看着天幕上‘老子放弃了摆烂吧’的图像,赵顼默默地对尚还年轻,刚露出锋芒的王安石发

射眼波:爱卿,你难道要放弃大宋吗?

而全身注意力都落在‘郁郁而终’上的王安石,并没有接收到官家的眼色问话。

自己会郁郁而终,那…他垂在身侧的手指下意识地蜷缩,他的改革之举失败了?

为什么?

赵顼见臣子拒绝接通眼波对话,只能暗自思索:垂下眼帘默默听天幕讲述,同时又印证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