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8 章

五代以来以下克上的事例数不胜数,能否成功立宋他亦没有绝对把握。

幸好天命在他,如今大宋安稳,只待收复燕云便能继唐成为大一统王朝!

他身旁的赵光义不知他的感想,卷着史册笑道:“无论天幕怎么夸奖窦建德,但他所据之地仅有河北,根本无法扩张只能龟缩一隅。”

无法扩大地盘的政权,只能被他人消灭。

天幕顿了顿补充道:【总的来讲,窦建德是个布衣豪侠,对待百姓有德,对待军士兵情,对待隋室有节,甚至敌人亦是有礼。

他与李唐一战后,俘获李神通、徐世勣、李渊妹妹同安长公主等人后,也不曾加害,相反礼遇有加。

‘隋唐演义’里的秦叔宝就借鉴了窦建德的形象:‘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使一双熟铜锏,骑一匹黄骠马,孝母似专诸,交友赛孟尝,威震山东半边天】

天幕现出一俊朗无比的骑马男子,众人细眼望去:黄海.饰秦琼。

程咬金惊讶地用肩撞了撞老伙计:“叔宝,快看,后人眼中的你可真俊!”

秦讲评时出现过少年嬴政的饰演者,因此他们都知这是后人扮演他们平生。

不知具体讲述的是何英雄故事?

没想到秦叔宝...程咬金面上有一点点嫉妒,心里充满羡慕:这人也太俊朗了吧,虽然叔宝不使铜锏,但扮演者看上去丰神俊朗,是个不可多得的美男子。

唉,不知扮演他的后人是何样的?

英勇神武还是潇洒英俊?

殿内其他人亦是如此,后人上演‘隋唐演义’,那定会有他们身影,不知他们在后人眼中是何形象。

想到自己平生能被后人所见,心绪就忍不住激动起来。

人生在世,求的不过是青史留名,若这名能被天下知晓,那就更好了!

李世民有些忧伤,天幕讲他时特意点出他爱哭,他在后世的形象该不会是个哭包吧?

求问神迹:现在改还来得及吗?

而秦琼感受着其它同僚投来的注视,努力不让自己的嘴角翘起来,可是忍不住哇!

听听‘交友赛孟尝,威震山东半边天’这话,说得多好,多霸气!

陈雪并不知道自己的言语被主人公听到,仍在感叹:

【如果没有唐太宗这个军神外挂,那么当时的主角就是窦建德。

可惜历史没有选择他,窦建德见唐太宗,犹孔雀碰上凤凰,黯然失色。

也幸好那个时代出现了唐太宗,以不可思议的时间武定天下,力整华夏山河。

没有他,华夏的割据政权并不能持久,因为突厥人在旁边看着呢!】

听到天幕言陛下为凤凰,程咬金等人笑眯了眼:夸,多夸夸咱们陛下,让他高兴高兴!

李世民无奈地看了他一眼,对房玄龄道:“虎牢关那战,朕能生擒窦建德,亦是邀天之幸。”

窦建德率军支援王世充没问题,有问题的是在战场上开朝会,他怎么想的?

这么好的冲击机会,还不率军冲击一波。

不过...他双眼微眯:突厥?

想到突厥传来的线报,再结合天幕泄出的贞观灾患,他眼眸猛地一亮:贞观三年唐有灾患,那突厥呢?

李世民大步走到舆图跟前,将突厥有天灾的猜测到道了出来,与群臣共商军事,错过了天幕接下的话语。

【此时的突厥国力强过华夏任何一方割据政权,并且突厥有凌云中原之志。

而中原各方,为保自身地盘,与突厥都有联系。

窦建德与突厥是友好关系,所以割据政权中,他与突厥关系最为紧密。

李渊晋阳起兵后,就派刘文静结援突厥,终武德一朝,李唐对突厥的贿赂不断。

至于王世充等军阀,皆与突厥有联系,突厥对中原政事插手之深,超乎我们想象。

唐太宗与王世充对峙时,突厥处罗可汗趁李唐后方空虚,准备兵分三路袭击中原腹地。

幸好历史站在了华夏这边,兵起时罗可汗被义成公主毒死,突厥陷入内部混乱,无暇顾及中原。

那个时候,华夏需要的

是能整合破碎山河的军神。

否则华夏就会迎来有史以来最大的内政烂摊子、最危险的外患局面(),没有之一】

天幕长叹:【窦建德不是不好?,而是历史没有时间等他慢慢发展地盘。

并且他的失败也极具戏剧性,唐太宗引兵攻打王世充,王世充不敌向窦建德求助,思及唇亡齿寒,窦建德率军十万支援,结果在虎牢关被唐太宗率军冲锋活俘了去】

秦始皇:???

刘彻:这是真的?你在逗我?

朱元璋抱臂皱眉,对后人的寥寥数语非常不满,虎牢关一战是大唐定国之战,也是唐太宗极为危险的战列。

怎么在后人眼中就成‘千里送人头,礼轻情意重呢?’

他转过头对几个儿子抬了抬下颚:“来,说说。”

被封为‘秦王’朱樉率先开口:“唐太宗此役,除了要面对王世充窦建德外,还要承受突厥给予的压力。”

当时窦建德特意传出,他翻过太行山攻打长安,使李唐破国。

此攻打线路中有部分属于突厥把持关口,但窦建德与突厥交好,想要通过此关口并不难,因此李渊让唐太宗搬兵回卫长安。

但唐太宗不同意,顶着各方巨压打出了虎牢关捷胜!

晋王朱棢接着道:“唐太宗能胜,靠的对士卒严行令止,战术上出其不意,以三千五百人主动出击窦建德十万兵马。”

唐太宗趁窦建德兵饥渴疲惫,队形散漫放松警惕时,派三百骑兵诱敌,让夏军因追击骑兵露出空隙。

而他则抓住破绽率领剩下的骑兵,如利箭插入窦建德主帅大营,擒下窦建德。

朱棢说罢,假笑着对角落的朱棣道:“来,明成祖谈谈你的高见呗!”

朱棣(怒吼):滚呐!

【唐太宗在虎牢关一战擒双王后,身上功劳累积到封无可封的地步。

李渊把原本开国皇帝该干的事,交给了唐太宗。

让军事形成的利益集团聚集在他身后,即便没有玄武门之变,双方代表的不同利益集团,也会促使他们刀锋相见。

所以虎牢关一战后,李渊及李唐高层都不愿唐太宗立功,甚至还要出手打压他。

但问题是李唐一朝,在面对势汹汹的‘唐初名将绞肉机’刘黑闼,李渊也拿不出可出战的将领啊!】

李隆基轻叹:“后人真的好爱太宗。”

从唐开讲到现在,即便说太宗缺陷处,仍是婉转温声,不知天幕会不会讲到他,而他在后人眼中又是何等形象?

自天幕降临后,天下人方知在史上留名算什么?

要成为后人心中所想,才是留名最高境界。

毕竟唐以后还有宋元明清,几百年间不知要冒出多少英雄才俊,仅留史书不被后人提及,那不是白费平身努力了吗?

所以上至官员下至黎民,都在努力。

官员在努力做政绩,百姓在

()努力攻解甲骨文与神迹换钱。

总之大家在为光明的未来努力。

【刘黑闼能举兵(),是李唐战后工作没做到位。

如果说李渊惧窦建德威望(),将其斩首还能说得过去。

那么他把主动投降的夏王后曹氏等官将一并杀害,就是在逼迫河北民反。

朝廷贴出的布告中,明确地点名范愿,高雅贤等人前往李唐州府报道,高雅贤等人为求活命,找到已经回家务农的刘黑闼:“咱们一起反唐吧,干不干?”

刘黑闼反身将耕牛一宰:干了!

于是刘黑闼花半年时间就统一河北,重克大唐数州。

为何他会如此快速得到河北上下的支持?

因为他完全继承了窦建德的政治遗产。

李唐杀降的行为,让河北山东造过反的人尽皆不安,人心惶惶,听到有人举旗反唐,河北全境都跟着刘黑闼反了】

李世民轻叹口气,窦建德是英雄也,可惜当时他身不由己不能保全他。

当年虎牢关之战后,夏国左仆射齐善行与王后曹氏决定投唐,投唐前怕士兵剽掠百姓,将夏国所有锦缎分发给将士,让他们自行离开不准侵扰百姓。

待将士全部离开,众官与王后曹氏,持传国八玺及剩下珍宝,向唐军投降。

他还记得朝廷受降时的局面,可惜...朝廷做得太过,没有及时安抚河北等地,直到现在河北民众对唐还不信服。

只是没想到...李世民神色幽幽:河北父老能记窦建德二百多年。

天幕语气幽幽:【可惜终大唐一朝,河北都没有得到足够安抚。

从地缘政治讲:若大唐能将河北彻底消化,它的影响力就可以辐射到辽东、东部草原和高句丽等地】

莹白的天幕上现出一幅局部舆图,上面标注着河北二字,各代君臣纷纷提笔描摹,想要把舆图上的山川水道记全。

后世的舆图,详细又明了,简直是巧夺天工,不知后人如何绘制,他们能学习此技就好了。

【唐时的河北包含咱们现在的首都北京,往南有河南及山东北部,比现在的河北要大得多。

如果唐时由河北地区带动周边政治文化发展,其同化能力要比长安辐射强得多。

但河北地缘问题从齐魏开始,到安史之乱爆发,都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之后的五百年,河北民众经过藩镇、契丹及金蒙统治,直到朱元璋出现,才将其收回华夏。

唐太宗没让华夏陷入黑暗,朱元璋自南向北统一华夏,不让北方成为化外之地。

所以图书管理员说:自古军事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朱元璋】

啊!图书管理这么看朕的吗?

李世民惊讶地张大了眼,经过数番天幕讲解,李世民已经知晓图书管理在后世地位。

能把破败的华夏重整,并得到世界各国尊重,其各项才能当属于一流。

他自认为

()不惧任何人,但能得到后世顶尖强者夸奖,心中还是止不住开心起来。

就算挂念着天幕讲的地缘政治他,也无暇顾及。

这是同级别的夸奖欸,强者夸奖才叫做真夸奖。

与他相同看法的朱元璋,亦是嘴角上扬,虽然排在唐太宗后,但不丢人,图书管理员夸奖耶!

至于先前天幕所说的穷死的大明、追杀功臣等等,此刻全然不见。

对天幕的感情只剩下埋怨:怎么不多说说图书管理员的事?

他与他神交好久了!

【刘黑闼在窦建德手下时,专职侦查工作,其军事能力根本没完全展现出来。

举兵反唐独自领兵后,其才能如巨凤席卷河北。

半年之间攻陷瀛洲、定州、冀州等地,把刀锋直指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