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5 章

府兵有三大任务:征得、宿卫上番、后方勤务。

征得:远征戍守边疆,或在本州辖境内及其他州府执行他州镇防任务。

宿卫上番:轮番拱卫中央朝廷。

如地方军府离京城五百里内,称为五番,千里以内称为七番……以此类推,最高等级为十二番。

后方勤务指:在城门、仓库、渡津、馆驿的守卫和车坊等司衙站岗】

武则天半垂眼眸,静静地听着天幕详解大唐军事制度,几息后才抬眼扫过殿内:“后世唐皇居然弃国都而逃,还有半点太宗风骨?”

近年随着她年岁渐长,朝中要她还政李唐的呼声越重,她独坐御位举目四望,竟找不出半个权重心腹。

就连他的宰相狄仁杰都在暗示她:李唐自在人心!

见殿内群臣低头不语,武则天冷笑:天子尊位,当是能者居之!

后世李唐自在人心,却无能出逃,可对得起‘人心’二字?

【到贞观十年时,全国折冲府达置府634所,关内261所。

所以军府中,关内折冲府的军事素质在大唐当属于顶尖,再加上唐初宰相大多出身关陇地区,所以唐初国策也叫关中本位政策】

天幕没有详细讲解关中本位的意思:【折冲府分三等,上等军府兵力1200人以上,千人之内为中等,八百以下为下等军府。

每岁冬季,各地折冲都尉以教军卒军阵、战斗之法,以强壮大唐军力。

唐太宗在政治边境稳定后,把原来的十男丁征二人,改为十二男丁征一人。

而服役年龄则是满二十开服,到六十岁除役,玄宗时期一度改为二十五岁服役,五十岁即免】

秦始皇细眯眼眸,咨询地看着天幕展现出的折冲府位置,发现它分布位置与大唐户口数额不一致。

这是…他神色诧异地挑起眉,发现

一处大唐隐患,唐王朝的折冲府重点拱卫关中,分布其它地域较少,嗯...他思索几息,提墨把大唐置折冲府的模式称为:内重外轻。

再结合天幕言大唐节度使集各实权于一身,把原先的‘内重外轻’政治模式,改为‘内轻外重’,顿时明白安史之乱乱于何处?

各地藩镇背离大唐中央时,帝国也就瓦解消失。

这一刻秦始皇与刘彻共脑,甚至他还笑着补充几句:我大汉资产百金者为中产之家,毕竟有恒资者方有恒心。

天幕讲秦时,曾言民众徭役过远,以致负担过大,唐初期中等人家出征建功定是积极,但是戍守边疆嘛...贞观本就缺人,唐太宗用异族调守疆,也需要定量的大唐民众戍守,安稳时期的戍守之苦不是所有良家子都能承受。

所以戍守还是要落到更底层百姓身上,别问他为何知晓,他可是大汉皇帝。

【秦汉唐加上咱们现代,能当兵的都是良家子,平时农耕(不含现代),战时上阵杀敌,走的是农兵合一的路子,把农兵合一的能力发挥到最大化】

天幕顿了顿补充道:【用唐太宗的话讲:给朕一千兵,可杀胡骑数万人。

这句话比辽太祖说的“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要霸气多了】

秦始皇:朕有虎秦之师!

刘彻:汉家军士声传西域!

李世民:呵呵!天下无敌?

朱元璋&朱棣:唐太宗,辽太祖在可是跟你大唐交过手的哦!

天幕言归正传:【咱们现代当兵要政审,唐初当兵则看家资,中等以上人家才有资格做府兵,正因府兵颇有家资,他们才能武器自备和钱粮。

如木兰诗所说: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大唐民众愿意自带武器为朝廷开疆拓土,是因府兵在唐初政治地位较高,不仅免其身租庸调,同时也是广大民众的上升渠道。

如府兵征战回乡后,会获得优先授田资格,即便战死家中有孙未成丁者,口分田也不会再收回,同时还可以得到相应的战功勋田。

要是能立战功,则进身朝堂改变自身阶层。

如隋朝名将张定和,家境贫寒,投身府兵屡立战功,从侍官升迁进位至柱国,堪称人生赢家!

若是官僚子弟,从军则更是他们的晋身阶梯,比贫者更容易建功立业,也更容易面见唐皇,寻得表现之基。

如府兵中十二卫内府中的卫士,分亲卫、勋卫、翊卫,这些有品秩的卫士,必须是五至二品官员的子弟可补。

府兵制的存在,让大唐有上下流动的政治渠道,无论是贵族还是大唐中产,他们都拥有美好的未来。

这也是大唐边塞诗盛行的原因之一】

李世民勉强平复下心绪,神色郁郁:“天幕所弹的后唐税法明目可曾记下?”

中书舍人李百药高声道:“臣已记录,请陛下御观。”

说着双手捧

着纸张呈于李世民,叹息道:“可惜后人不愿多谈后唐税法,否则臣等可据税调整大唐律令。”()

程咬金挤出个难看的笑穷人:臣认为天幕还会再讲大唐。

?想看南漳的《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吗?请记住[]的域名[

至少要讲评唐玄宗吧?应该要讲吧?

【府兵制跟募兵制相比,它省钱的同时,让调兵遣将变得非常灵活。

战事解罢,兵卒回家,将军回归于朝廷,兵卒与军将有私利却不结党营私,朝廷不惧将帅拥兵自重,形成割据势力。

安史之乱能迅猛地给大唐动脉砍一刀,就是因为大唐改府兵制为募兵制。

蓦兵制相当于职业化军队,各地军权在节度使中时,牙兵相当于节度使的私军。

到了后期牙兵不满意地方节度使,不用朝廷换使,他们自行‘更换’】

天幕突然展出一幅动态的小人图:一群军卒冲向绶带的节度使,将其衣物扒了个干净,然后换到另一人身上,称他为:‘节度使!’

所有唐皇脸色难看,特别是躲在寝宫观看天幕的唐德宗等人,亦是泣求:“如今大唐内忧外侮,为不失祖宗基业,下罪己诏兴用李泌。

但天下纷争如沸腾之水,请神迹指点大唐,朕愿永世祭祀神迹!”

可惜他们的祈求并没有传到神明耳朵,天幕仍在继续讲述:

【府兵制很好,但是架不住大唐对外战事多,战事多就意味着军功多,有军功朝廷就要分拨‘勋田’。

如上府折冲正四品者,可得永业田一千四百亩。

获柱国勋者,可以得勋田二千五百亩。

相当于军功家庭有永业田、勋田、分口田三类田,经济丰足,人人以武功为荣】

天幕语气淡淡:【国家的土地是有数的,大量勋田经朝廷拨出,再叠加各阶层对土地本能的渴望,带来的土地兼并…府兵制对良家子的吸引变少再正常不过。

到了高宗则天时期,府兵升迁艰难不提,连府兵荣誉称号‘侍官’都变成了骂人话,地位如同奴隶,自然吸引不了官僚子弟。

再加上大唐对外战争频繁,边疆戍守时间延长,当府兵没前途也没前途事,哪怕入职府兵的条件一再放宽,各地民众对府兵还是避之不及,有些州府甚至连戍边兵卒都征召不齐。

到了开元末年,用诗圣杜甫的话讲: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十五岁被征调,人到中年还在服役,到年老时,还要承受戍边兵役。

到安史之乱后,更是‘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被点名为‘文化沙漠’的大秦帝王,听到诗圣杜甫时一愣,诧异道:“先前天幕曾言大唐何仙?”

扶苏抿了抿嘴,赫然道:诗仙李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