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 章 龙凤猪组合14

天幕话刚落,殿内君臣脸色瞬变,就连对军事不了解的汲黯面容亦是难看。

匈奴左大尉要刺杀单于,让汉军派人接应?

他什么时候刺杀?

秋季!

全匈奴人聚集时你搞刺杀?

霍去病杀气腾腾地盯着天幕,左大尉诈降,想要骗赵破奴出塞,灭汉军精锐才是真!

至于左大尉被杀?

谁知死的是不是真正左大尉。

他舔了舔嘴唇,口中不断嚼着‘匈奴’二字,眯起眼看向北方:匈奴,掀翻你帐营我就不姓霍!

【举国之力攻下大宛,但汉武帝深觉西域行军太过吃亏,于是觉醒了华夏血脉之力:种田!

既然西域后勤难以补充,朕就打哪就把田种到哪!

他采用赵充国的建议,将戍卫与垦耕结合,让驻扎在轮台小国的两曲部(约400人),边屯田边做汉朝使团的补给基地站】

‘举国之力’刺痛了汲黯的眼,先前天幕展开战争列表时,他就在忍耐不谏言,眼下却实在忍不住,准备进谏时,却被刘彻先声夺人:“长孺,朕征大宛可不是只为宝马。”

他拿起史官记录的战争列表,指尖滑到‘赵破奴接应左太尉被俘’几字,反手将帛布覆在案上,淡淡道:西征同年,赵破奴被匈奴所俘。”

刘彻一甩袖袍,侧目扫过殿内:“若朕不发兵征讨大宛,西域诸国谁还会臣服大汉?”

面对陛下极少次的亲口解释,汲黯劝谏的话全被堵回心底,大宛践踏大汉威严,必须发兵严惩,斩下大宛头颅,传于西域诸国国王亲看,才能断绝偏向匈奴心思,臣服大汉。

可是...战争频频下,百姓又何其无辜?

他撩起衣摆,跪地拜伏道:“大汉威严,不容他国冒犯,然,臣请陛下怜爱百姓,为子民计,秦亡不远,请陛下为鉴啊!”

陛下发兵频频,不使民休养恢复,数次大战皆吞噬民力,荒废耕田伏尸战场,长此以往,大汉危矣!

大汉百姓每户按五口人计,能耕种的田地最多不过百亩,到秋收时地产不过百石(一石约220斤),朝廷按三十税一收赋税,百亩地约收七百余斤粮食,而大汉骑兵每月口粮为3石3斗,算下来一曲骑兵(200人)就能吃掉一户税收。

天汉出征二十万大军,再加后备辎重人员,所耗之数,钱粮难以计数。

()重压之下,

大汉只会重返秦末年间啊!

听到自己被骂亡君之相,

本就焦躁的刘彻,脸色彻底阴沉下来,指着他怒喝道:“朕怎么不爱百姓了?”

刘彻气息粗喘,对他目怒而视:“在你看来要如何爱百姓?难道用钱粮保平安吗?平日里尔等就爱提汉匈和亲,你是不是又要劝朕以和亲稳边疆啊?”

他走到汲黯跟前,一把将他攥起来,双眼犀利地扫过群臣道:“汲黯,还有尔等,都给朕听好了,匈奴一日不称臣,朕一日不罢战!

此言也是后代汉家天子,刘氏子孙家训,耻辱汉者,必诛之!”

刘彻撒开手,转身步到御案前,俯身看着他们冷笑:“自高帝以来,汉朝对匈奴种种供奉,在朕眼中是耻辱,汉家耻辱唯有以强才能洗刷!”

他阴鸷地扫过天幕上的匈奴人,声音冷入骨髓:“面对豺狼唯有打,只有打到匈奴知道痛,朕才会罢兵休养生息。

尔等要做的,是辅助朕压制各郡无法豪强,而不是劝朕撤兵、退兵,甚至退回大汉委曲求全时!”

面对帝王雷霆震怒,丞相公孙弘首度没有顺从陛下,与汲黯并肩下拜泣道:“陛下初抚天下时,曾下诏宣告世人‘抚世导民,莫善于德’,意要使天下兴尧舜圣治,让汉家长治久安,达万世之统基业。

天下臣民闻之,皆欢颜以待,盼与陛下共襄盛举”

公孙弘顿了顿又道:“陛下,横扫草原痛击匈奴,是汉家上下期愿。

泱泱民众只愿陛下兵举时,期万民之父怜幸恤汉家,俯听乡间三老之音啊,陛下。”

三老是由各县有德老人担任,负责教化百姓,协助县衙处理民间纠纷,向县令推举人才...是当地共同举出来的百姓代言人。

按照汉家尊老传统,三老有权向天子上书,将大汉最基层的声音直达天听,而天子必须严阵以待给予回复。

公孙弘提起三老,亦是提醒刘彻:当年高祖入关中,便是与三老约法三章,才得到老秦人支持,进而得到天下立汉。

陛下,千万别忘了首个反秦者是谁!

汉高祖又是何身份起家,皆是布衣啊。

丞相婉转迂回的话让刘彻默言,殿内陷入凝重,这时霍去病突然开口:“天神展未来大汉困境,是为提醒我等切勿重走老路,为何你们却笃定陛下会成为未来中的陛下?”

额...殿内众臣瞬间回神,面上出现赫然之色。

对于他的话汲黯公孙弘等人无法反驳,只能在心底弱弱道:这不是被天幕所显的未来唬住了吗?

且按陛下性子,大汉轨迹与天幕定然相同。

这不得不提前谏言?

相比臣工的尴尬无错,刘彻则将脸上阴霾一扫而光,拍腿大笑:“还是去病有看得清,大汉得天神庇佑,朕岂会走未来老路?”

况且天幕所说的屯田就很好嘛,还愣着干什么?

抄作业啊!

【两次征西苑,基本达到汉武

帝的战略目的,毕竟西域诸国都派了王子到长安作为人质,使汉家对西域诸国有了初步控制。

结果在这群质子中,楼兰质子尉屠耆态度嚣张,犯了汉朝律法,被严正的汉法官阉割成了太监。

后来楼兰王死,要尉屠耆回国继承王位,汉武帝瞅了瞅白面无须的楼兰质子,只能捏着鼻子道:楼兰质子朕爱之,不能送回去,尔等找其他人立国吧。

新楼兰王死后,上任的国王是匈奴质子,楼兰国脱离大汉,倒向匈奴】

年轻的朱棣像后世学生般,将汉书翻得哗哗作响,指着答案大叫道:“我找到了,征和元年,楼兰王死,国人请汉质子欲立之...”

他地张大了眼,感叹道:“不愧是强汉,对犯法的他国质子说用刑就用刑。”

大汉:我说刑,他就刑!

一旁的朱桢嘟起嘴不屑道:“强又有什么用?汉朝还不是失了对楼兰控制,阉质子对国家而言,得不偿失。”

话还未完,头就被人敲了一下,“哎哟”一声抬头发现竟是太子。

见他满脸不服,朱标又用史书轻轻敲了他一下,挑眉道:“平日里你甚爱读书,怎么不知道‘强汉’二字从何而来?”

连续被敲两次朱桢抱头不满:“弟弟怎么知道,要不太子说说?”

朱标却轻笑地望向天幕:“细听天幕解说”

【正好大宛战事后,汉朝与匈奴的角力就移到西域,汉武帝边派使者威慑楼兰,边与乌孙和亲,断匈奴右臂。

早在元狩年间,汉武帝便派张骞前往西域拉拢乌孙,并请乌孙使者往长安参观,了解大汉强大,使两国建立结交。

乌孙的最高领袖为昆莫,后又称为昆弥,他的地盘东面连接与匈奴,西北与康居相接,西与大宛相邻,南与西域诸国相近。

它的位置在西域中很重要,人口有六十余万,是西域中的大国,其位置也很重要,进能挟制匈奴,退可以监视西域诸国。

并且乌孙骑兵战术与匈奴敌对而不落下风。

所以汉武帝想要拉拢乌孙,使乌孙与匈奴为敌,对于大汉而言,是笔小投入大收获划算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