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 章 龙凤猪组合、

竟然是儒家学子率先出言?

始皇有些惊讶,随即收了周身威严,微微颔首:“明日诸位可商议后,期望诸生拿出条呈廷议,。”

叔孙通心底略略松起,儒家还有希望,在仁义治国前,诸家谁敢争锋?

一百二十五次,几乎两年多一次,李世民脸色略白,上天为何要这么对我大唐子民?

想到今年可能的蝗灾,李世民就心疼难忍,难道是他杀兄报应?

“陛下”正沉痛间,就听见房玄龄轻声唤他。

缓过神的李世民眨掉眼中水气,强行提起精神问道:“怎么?”

见房玄龄神色迟疑,李世民深吸口气压下满腹心绪,安慰道:“如天幕所说,咱大唐上下一心,总能渡过难关,将天下治理好了,总能让百姓生活下。”

臣不是说灾啊!一百二十五次,均两年多一次灾害,算下来大唐国祚不到三百年呐!

唰!泪是真的流出来了,朕不是耀耀圣君吗?

大唐怎么才三百年?

朕不信!

一年一次灾难?

朱元璋赤手打天下,对生死见得也多,国家那么大,哪年安生过?

不是这涝就是那旱,老天爷要捉弄人,他也只能减赋税,好让百姓能活得轻松点。

他掰扯着手指头心算,这几年天下还算太平,龙王爷高兴,让大明风调雨顺,这样不就意味着他后世子孙受灾越多?

愁!

【始皇面对天下初定旧制不稳时,他拿出了整套系统又完整的国家制度。

皇帝+三公九卿+郡县制,六国遗族不认同这套体制,但正是始皇的三板斧,构成今后华夏的体制框架。

国君从王升为皇帝,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丞相助天子理万机,为百官之首。

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为副相兼监察之职。九卿分掌各项事务。

公卿皆非世职,选用天下人才,为国服务,荣誉职位全系功劳大小,再由皇帝任免。

设郡县两制,郡受中央直接管辖,县下设乡,乡下设亭及里,将秦吏深扎入秦基层,在短时间内动员国家力量。

秦所创的制度被沿用至今,被西方称为,华夏文明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第一次赶超西方文明】

赶超?刘彻瞬间拧眉,他不喜后世将西方提于嘴上,可又奈何不了天幕,只能暗自琢磨:“希腊

只是小国寡民,以利结盟,怎么比得上周公的礼仪德行?

后世人不引老祖宗话,要讲西方评价?”

心有不悦地放下手中果子,抬眼与卫青眼视交会而过,立即明白爱卿所意:后世为西方主导,话语权自然由他们说了算。

西方二字在舌尖打了个转,他又被咀嚼吞入肚内。

哼,待打掉匈奴强后,朕倒要派人往西看看,瞧瞧那西方到底怎么样?

【我认为这句话是西方为自己贴金,秦之前早就领先西方,文化技术不比对方差,虽是贴金之言,也能侧面证明秦三板斧的先进程度。

为什么贴金?

因为西方也想能动员全国基层的框架啊!

像五十个政治体组成的白鹰国,各州独立自治,有自己的法律、人事、军队,谁也不服谁,要怎么一致对外?

开无数次会议后,选用联邦政府和宪法来作框架。在制定宪法条例时,就有代表议员公然宣称我并不完全是白鹰国人,我是弗吉尼亚人,我们是因势而合在一起的国家。

他们的主体行政区虽然跟秦一样,都是二元国家结构,即联邦和州。

但联邦政府却没有管辖州内行政权力,只有征税、发行货币、宣布战争等国家行为权力。

各州之间拥有自己的法律,及政府军队职员,州长由各州民众选出,以各州利益为先。

即使联邦政府总统为白鹰国最高领导人,他也无法任命州长,更无权指挥各州警卫队,因为州长警卫薪水不由他支付】

战国

各诸侯心里嘀咕:不就是诸侯各务其治?寡人也曾尊周天子,但奈何周天子不争气。

要不认秦为那啥联邦政府?

秦太粗鄙野蛮上不了台面,传出去太令人耻笑,自家可开不了这口。

打又打不过,认下又太丢脸,咋办?

秦国国君拍桌冷笑:做什么总统,能统一为何要做共主?要做就做皇帝!

咱们政儿可是第一个皇帝!多荣耀!

【所以咱们会看到加州大火持续燃烧小半年,灭火力量不够时,富人花钱雇消防员为自己家洒水挖沟,民众走投无路,实行零元购逃离当地。

向联邦政府求救?

总统摊手遗憾表示,我能将国家军队在二十四小时内,派往世界任何地方,却无权进入白鹰国各州,抱歉,我要遵守法律规定。

而其他州军队想要帮助灭火?

州长表示:稍等,我们很民主,需要先开个州会议进行讨论,没问题再允许你们进入。

所以加州大火,到最后因天气寒冷,树木烧尽而熄。

而华夏重庆大火?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国家充分发挥军队群众力量,又调云南森林消防队员鼎力相助,八天消灭山火。

西方惊叹:不可置信,怎么办到的?】

听到西方对总统权力的种种限制,刘彻眼神扫过殿内臣

子,心绪跟他祖宗刘邦同步:天幕爱朕,怎么就不能在朕入寝时展现呢?

他想起君父耳提面命地叮嘱他:切记,削臣权力,切勿使诸臣联手架空于你,必要时行雷霆手段灭臣根基!

自群臣诛吕氏、绝惠帝血脉,又意图让曾大父做傀儡皇帝后,刘氏皇帝对臣子从未放松过警惕。

惠帝幼子死于群臣之计,君父时期又以平七国之乱相胁...汉臣,朕该如何信你们呢?

刘彻眼眸幽暗:还是酷吏好用啊!

赵光义挨在他哥跟前惊叹:“那么大了火,后世人怎么熄灭的?”

他们灭火有水囊、唧筒、麻搭、火钩、火镰、货叉、云梯等。

可面对如此这么大的火,他们也只能挖沟隔开,想要灭火也极为困难。

赵匡胤没回答他,而是指着天幕上蓝色荧光道:“为什么有蓝色的火?”

赵光义:……他也不知道,也很好奇啊!

蓝莹莹的,还怪好看咧。

【秦与儒家分道扬镳,又该用何思想维持秩序呢?

准确地讲在与儒有隙时,始皇便将目光转回了早已融秦的墨家】

垂着脑袋听天幕讲述的墨家钜子,惊喜抬头:啊!原来还有他们的事啊!

想着拿眼瞅上首秦皇,神色颇为激动:多年的守候,陛下终于能见到墨家真义了吗?

被灼灼注视的秦始皇:

【墨家自墨子去世后,墨家一分为三:相里氏墨以实干为主;相夫氏之墨说书一派;邓陵氏之墨以谈辩为主;

相里氏墨在秦献文时西进入秦,不管墨家如何分流,但总都尊崇着‘兼爱’、‘非攻’、‘尚同’的理念。

墨家经典跟儒家相同,将先王圣德抬出表达政治主张,但秦追求的是提升国力,重法不重义,所以相里氏墨的安利卖得不是很好。

但还是靠技术在秦扎下根,主要负责军队法令、攻守城器械等内容,属于军工专家级别人才。

秦以法为强国国策,墨家专心研究技术下,辅助法家治国,彼此思想皆有影响,相处融洽,不似跟儒家见面挥拳头】

相里氏钜子深深唉声:西进入秦时,秦强国而弃义,从天幕未来印证,秦过于依法张法,使秦上下融义竟千难万难。

想到历代钜子所著‘墨子’,钜子眼浮黯然,商君在定战争爵位等级时,也曾向墨家提问采意,只他们更想提供的是墨家治国国政。

无奈秦无施政空间,只能埋头干活,以期传承墨家。

【或许是政治不得意,秦墨将毕生精血专于攻防守城的器械,对军事策略也颇有研究,《墨子》诸守篇就有详细地描述,如何守城、救援、攻击等方法;

所以秦墨是‘上马打天下’,‘下马穿白褂’的全能型军事人才。

始皇采墨家‘义政’刻在石碑上,如‘大义著名,垂于后嗣,顺承无革’,向天下申名他树大义,要施义政,让兵

争后的百姓能休养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