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老实人 一 古老爷四十岁时就不管……

顾秋实眼疾手快,直接把瘦弱的招财的塞进了树洞,那里面没风,应该要暖和些。他自己也往边上一坐,彻底堵住了别人进树洞的可能。

还是那话,这雨下不了多久,没人愿意费心点柴火,此时都知道树洞里不冷,可想进去就得让洞旁的人退出来,再说进两个人会特别挤,还不够麻烦的呢。

顾秋实烤着火,往树洞上一靠。

边上传来刚才那个老妇人的声音:“明远,你有那么困吗?靠着都能睡,天一黑就上床的人是谁?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在家里没睡呢。”

顾秋实对此置若罔闻,根本不搭理。

原身何明远,出生在蜀国大山之中的一个山村里,祖辈上都是看天吃饭的庄户。村子很大,大到有自己的集,几乎每天都有镇上的挑夫过来卖些小玩意。

他上头一个大哥,一个姐姐,底下还有弟弟,两头不靠,双亲大半的时间都在忙地里的活,加上大哥去镇上做学徒需要家里交好处给其师父,家里的大人有空就干活,不敢停下来。可以说,小时候没有人在乎他。但凡问及,都是干活时没看见他才会想起来问一问人在何处。

在这样的情形下,何明远长大了,双亲做主让他娶了村里张家最小的女儿幺娘。

按理说,等到双亲离世,兄弟分家之后,他自己就能当家做主,看着孩子成亲生子,一辈子就过去了。

但是,他成亲后一连生了三个闺女,甚至在生最小的女儿时,幺娘还伤了身子。大夫说需要好好养,三年内不许再生孩子,否则会有性命之忧。

村里人看天吃饭,一年到头都在地里忙活,哪里能够好好休养?大夫这话一出,几乎已经断定了夫妻一人再不能生。

村里很在乎子嗣,生不出儿子会被人戳脊梁骨。何明远自己其实不怎么在乎,孩子多了疼不过来,他自己就深受其害,并不愿意生太多,三个女儿也不错。

可是,他不急,别人会替他急。他的姑姑和亲娘为了这事上蹿下跳,没少烦他,妻子幺娘更是苦不堪言,得了不少难听话不说,还要被逼着喝各种偏方……比起他专门生女儿,大哥何明耀一连生四个都是儿子。

孩子多了,哪怕何明耀有手艺,又是镇上的伙计按月拿工钱。妻子也能多少赚点补贴家用,但四个儿子成亲生子,需要不少花销。于是,何母做主,将大儿子才生下来的孩子抱给了三儿子何明远。

村子偏僻,外面少有人来,住在村子里的人想要离开这里去外地谋生几乎不可能,像何明要这样去镇上做伙计脱离了庄户已经算是很能干,读书人那是一个都没有。而村里人种地为生,家里没有男人确实不行,何明远拒绝不了母亲,张幺娘则是巴不得。

她实在是受够了外人的指指点点,生第三个女儿难产,吓得她暂时是不敢生了,也是她知道自己死后几个女儿在家里的处境不妙,如果她死了,男人就算愿意护着,可他多半的时间都在地里干活,女儿受了欺负他也不知道。有了这个孩子,她不用再被催着生娃,也不会再被婆婆指着鼻子骂是不会下蛋的鸡……几个女儿长大后,也有娘家可靠。

张幺娘很感激这个孩子的出现,夫妻俩听从婆婆的话将其取名家宝,她撑着还没养好的身子将孩子照顾得妥妥帖帖。

何明耀哪怕把孩子过继出去了,也没有彻底放弃了他,一开始经常回来探望,孩子三岁后,每年都会接过去小住一段时间。

在何家宝五岁那年秋天,村里特别忙,何明耀又把孩子接走了。

等到粮食收进来,张幺娘去接孩子时,才得知何家宝已经在镇上的老童生那里启蒙,且老童生还不止一次夸他聪明,说他是块读书的料。

张幺娘是个老实的,不知道怎么说的,反正没能把何家宝接回来,从那之后夫妻俩辛辛苦苦赚的钱都送去镇上供他读书。

何家宝确实聪明,十五岁考中了童生,准备搬去城里跟着秀才读两年参加县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