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 章 古穿文(07)

春困秋乏,嘉乐帝又是日理万机起得比鸡还早的一国之君,他中午是要休息的。

皇后此时却舍不得休息

,只殷切地看着贺明隽道:“若是不累,陪母后再说说话可好?”

贺明隽没有拒绝的道理。

他们没有去皇后的寝宫,而是去了偏殿的一间屋子。

皇后屏退左右,将贺明隽的吃穿用度、身体状况问得更仔细了些。

贺明隽一一答了。

她这才放下心,又问起这两日的事。

贺明隽言简意赅地说了,当然重点提了冯保诚的事,至于东宫,他只用“有些人太过懒散,给他们个教训而已”略过。

皇后蹙了眉,不解道:“冯保诚为何要针对你?”

贺明隽:“儿臣亦有些纳闷。”

皇后便不再追问,而是道:“你身边的人是该好好敲打敲打,自己没有疏漏,别人才难以钻空子、抓住你的把柄。”

贺明隽此时只是略提个醒,让皇后多加留意,目的已经达到,他也没再多说,应了一声“是”。

皇后仔细打量着他的脸色,欣慰地笑了,又软了语气说:“你是太子,多少人盯着呢。”

这时代其实不怎么讲严父慈母,通常是男主外,子女的教育主要是由母亲负责的,父亲只是闲暇时过问几句。

皇后见他这般沉静受教的模样,就忍不住多说两句:“听说你父皇今日还召见了三皇子?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贺明隽心里叹气,到哪里都逃不过被提问考校。

可他根本不会因此吃醋,也没有争宠的想法。

他答:“我何须与他计较?”

皇后不赞同地摇摇头,耐着性子教他该如何表现出对皇上的在意又不至于讨嫌等。

“那到底是你的父皇,几个孩子中他又最为疼爱你,你不必太过谨小慎微,也不能恃宠而骄。”

贺明隽:“……”

要是让皇后知道他先前是怎么和嘉乐帝说话的,估计少不了一顿骂。

他真的不擅长、更不想争宠讨皇上欢心。

但他只能说:“儿臣谨记母后教诲。”

皇后再问起今日陛下又说了什么时,贺明隽避重就轻地答:“只是让我明日就上学,以后不可懈怠。”

他也不算说谎,就是断章取义了点、语气平静了点,没将嘉乐帝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意思表达出来。

皇后见之前嘉乐帝没有动怒,甚至心情很不错,就信以为真,还颇为担忧道:“就是上进也要有个度,还是身子要紧。”

贺明隽认真地点头,丝毫不见心虚。

他现在是字面意思上的脸皮薄,要是心虚,只怕就面红耳赤,轻易让人看出来了。

待嘉乐帝醒来,贺明隽去请了安,又被询问一番功课。

他在庄子住的这两个月,已经将带去的书都翻了一遍。

这些书虽是繁体又没有标点符合的古文,但贺明隽终究是不是十岁孩童,且太子的藏书,不少都是有大家批注的,即便没有老师讲解,他大多都能理解。

他现在的学识

或许不足以考状元,但应付嘉乐帝的检查,还是足够的。

嘉乐帝心中十分满意,表现就是把自己珍藏的名家字帖给了贺明隽。

不过嘉乐帝嘴上还是很含蓄的,只夸了句“不错”。

嘉乐帝最终还是答应给贺明隽个人,助他打理东宫,也是考验他这次能否约束好下属、掌控东宫。

他们话没说得这么直白,但就是这个意思。

傍晚的时候,那人就来东宫报道了,他名叫赵青山,亦是宦官,之前是从四品的内常侍。

在赵青山随后到的,是皇后派人送来的一封信,上面写着赵青山的生平,包括籍贯何处、曾在哪个宫当值、与谁交好……

这让贺明隽不禁哑然。

不过他也领会到帝后的意思。

这是要他培植自己的势力了。

贺明隽在回东宫后又回想了一下嘉乐帝和皇后对自己的态度,发现他们对太子很是宽容,却又在教他储君之道。

到底是何用意呢?

贺明隽发现自己以前的猜测似乎有些想当然了。

他之前没有接触过嘉乐帝和皇后,对他们的了解都来源于系统提供的剧情和太子的记忆。

剧情主要是以女主视角展开的,而此时女主才穿来半年,还在村里种地养鸭做咸鸭蛋,同时斗极品亲戚呢。

等再过五年,女主十三岁时,才有机缘巧合救下去治理水患的男主。

女主十五岁时才来到都城,剧情中才提到朝堂的事。

那时太子十七岁,再过一年,他就死了。

而太子的记忆中,父皇和母后似乎对他一直没什么期望,他这个太子只是徒有虚名。

贺明隽知道剧情和记忆不可尽信,但还是难免受到影响。

尤其,系统称时间线可以回溯,这次他还真切地感受到系统商城的存在,他的心态还是多少有点变化。

其实他并非全然的上帝视角,还是要身临其境才能看清一些细节。

贺明隽反思了一下,然后发现……这似乎这对自己并没有太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