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第 121 章

服装师是一位专做古法旗袍的匠人,同时也在考究历史,还原一些清末到建国初的女子服饰。

因为是出来考察,带的戏服不是很全,师傅给她拿了一条清末汉人女子常穿的袄裙,颜色中规中矩,并不起眼,又为她挽了一个低低的发髻。

祝慈照着剧本翻看,这身装束刚好可以对应时珠云嫁入王家后的时期。

她沉下心,挑了一段台词默背。

毕竟也不是正式拍戏,妆造追求快捷,一切从简,只要有那个意思就成,而且祝慈皮肤好,不需要遮瑕等修饰,化妆师很快便收拾齐整。

祝慈把剧本放下,整理了一下裙摆,推开门走了出去。

她刚刚读过时珠云的不甘,很快便代入了这个鲜活的女孩子,哪怕低眉顺目,她的脊梁也直直的挺着。

从她出来后,孙怀英脸上的笑意就没有落下去过,语气中多了一丝耐性:“选好了?来试试吧。”

祝慈点点头,随意地挑了片空地跪坐下去,表情和眼神瞬间变得麻木空茫。

“儿既然嫁进王家,自当恪守家规,为夫君打理家务。”她平视着前方,仪态、话语都让人找不到错处,却就是能让看客体会到无能为力的哀伤。

顿了一下,祝慈抬起手臂缓缓下拜,一滴眼泪悄然落下,如果不是孙怀英一直认真注视着她的表情,恐怕都不会发现。

“谢父亲、母亲大恩,给珠云容身之地。”祝慈的台词动人心弦,哪怕是跪伏在地上也能听得非常清楚。

之后,她又站起来表演了几段时珠云在王家的日常生活片段,行走坐卧都带着情绪,不用台词和音乐辅助,站在那里就是人物本身,没有一点表演的痕迹,自然又灵动。

祝慈天生就长了一张会讲故事的脸,孙怀英灵感迸发,已经想好该从哪个角度拍她了。

“好,很好啊,和我脑海里那个时珠云有八分像了。”孙怀英叫停祝慈的表演,哈哈大笑。

他感慨地说:“这几天我看了不少演员和素人,都没有那股韧劲,缺了点灵魂,也该是你。”

祝慈的心怦怦跳,听着这位老人宣布结果:“拿着剧本回去好好琢磨琢磨,等开机的时候我要看到进步。”

说罢,他招招手,示意助理过来告诉她合同的事。

祝慈这才真心实意地笑出来,连连鞠躬道谢。

孙导他们还要转战下一个场地,祝慈和导演助理交代完对接人选后便抓紧赶回北京。

在去机场的路上,她激动地把拿下角色的消息告诉了廖荃,很快便有一条语音回过来,笑意隐藏不住:“我就知道你一定能行,这下我可就放心了。”

“对了,再和你说个好消息,陈玉那边找到两个比较有灵气的新人导演,正在整合他们的资料,你的那个计划可以开始了。”廖荃汇报着进展。

祝慈很满意同伴的工作效率,紧绷了一个多月的心情舒缓许多。

飞机上,她总算有时间把剧本细细地看一遍。

嫁进王家后,时珠云面临的头一件大事便是名义上丈夫的失踪,在这个年代,参军很少有能活着回来的,更何况只是一个被家里娇惯长大的小少爷。

王家父母哭天喊地,迁怒于时珠云,她在这个陌生的家中可以说举步维艰。

好在出嫁后总是比待字闺中时受限制少一些,时珠云小心翼翼地展现着自己的智慧,逐渐得到公婆信任,允许她参与家里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