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页

木兰从军 若然晴空 850 字 8个月前

赵破奴露出个大为震撼的神情,但仔细想来,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对,毕竟这可是李息将军啊,跟着卫将军做了大半年挂件,连吱一声的脾气都没有的软骨头。

亲兵茫然地看着周千夫长,是这样的吗?他怎么记得将军发现前头部队走偏的时候,气得都跳起来了。

可将军又确实没有追上来。

还有一名姓陈的千夫长犹豫片刻,问道:“那我们现在去哪儿?去追回李息吗?”

亲兵默默地抱紧了马背,这个千夫长,他甚至连名带姓地叫李息了!

周武看向木兰,眼睛里带着亮光,他沉声说道:“这次的战功,当属花百夫长第一,当此之时,三军不可无帅,我愿奉花百夫长为将军。”

校尉田十伤了胳膊和腿,这会儿几匹马系着网兜,他躺在里面装李广,听了周武的话也忍痛翻身坐起,果断道:“三军在外,岂能无将?我老田愿奉花百夫长!”

木兰愣住了,随后便听赵破奴高呼一声花将军,军中先是起了几声欢笑,逐渐漫山遍野,声声都是花将军。

如百川汇流,奔海而来。

第17章

发现两万大军丢失之后,卫青做了及时的应对策略。

首先派遣斥候查看行军路迹,他要确认这支军队丢在了哪里,去向了哪里,随后放弃追击匈奴二王,全军在极短的时间内踏上回程,一转攻势,守土待敌,最后派遣了十支斥候小队,顺着补给线寻找丢失的军队。

然而并不顺利,五万大军深入敌境,人吃马嚼花用的军粮数目极大,士卒每吃到嘴里一口粮,路上必然损耗几十倍。作为将军,这一路上李息万事不管,全是卫青在居中调度粮草,最后因为两军待在一起的时间太长,从汉境送来的军粮都是先经卫青的手,再下发全军。

所以这支丢失的军队,除了本身携带的军粮辎重,在他们和卫青失联之后,补给线就断了,这是极危险的事,茫茫草原青黄不接,卫青这边不仅补给充足,时不时还能捡匈奴二王的牛羊改善伙食,而一支深入敌境的大军,不提遇到匈奴人的战损,就是饿也给他们饿死了。

在回程的路上,斥候陆陆续续回归,这些斥候们自李息丢失军队的那一片地盘向四方寻觅,除了两支斥候因为见到匈奴部落而提前回归,其他的斥候在追踪了十几日,携带干粮消耗大半,知道寻不到的情况下,只能无功而返。

事已至此,卫青对这支断了补给线的丢失军队已经不抱太大希望,想到那些活生生的性命葬送草原,他心头像是压了一块沉重的巨石。

而卫青手下的将领们也觉得难受,若没有这一出,卫青此战实有定土之功,封个一等侯爵完全不为过。要知道,在这两万大军没有丢失前,卫青带着这五万军团在草原上穿插迂回,绕后突袭,各种操作叫人应接不暇,虽然属实很折腾人,但战损不过百!匈奴人呢?俘斩六千余!

这是可以在战功簿上记一句全甲而还的。

回程路上,大家的情绪都不大好,情绪最不好的当属李息,他丢了自己的军队,也谈不上主将,牛车也没得坐了,卫青连战车都不坐,他也只能骑马行军。身体上的疲惫还好说,最难受的是心理上的折磨,军队不仅丢失了,还可能饿死在草原上,他这么回去了,可能连脑袋都保不住。

被担忧会饿死的大军们正在烹羊烤羊。

匈奴部落常常会蓄养大量牛羊,他们平时逐水草而居,没有大量人口聚集在一起的习惯,一个大部落往往也就千把人,一旦水草荒芜,牛羊减少,就要来劫掠汉民。

汉朝建立之初,以和亲的手段向匈奴送钱粮,保证了边境的安全,而匈奴年年犯边的军队,实际上大多都是这些零散部族,自天子执意和匈奴交恶以来,才有了匈奴成规模的入侵劫掠。

而自两年前匈奴龙城被破,战事就越加频繁起来,但集兵是针对入侵汉朝的政策,在匈奴本土这些地方,匈奴人还是保持着分散而居的习惯。

所谓右贤王部,实则是大大小小十几个部落分散在一片草原上,每个部落相隔几日路程不等,这些部落分别由右贤王手下的小王管理,几乎是一个部落一个小王。

右贤王罗姑比乃是匈奴赫赫有名的老将,也是如今的军臣大单于的弟弟,他鼎盛时期掌控二十万匈奴兵,纵横草原,威震君王。如今贤王已老,受到军臣单于几十年如一日的排挤,势力收缩在贺兰山下的大平原之上,极少再参与匈奴的大型战事。

他昔日那些勇猛的部将也都上了年纪,分封小王,在各自的部落里颐养天年。谁能想到,正美美地欣赏歌舞,想着晚上睡哪个女奴,明天吃羊腿还是牛排,就被汉军神兵天降一般摸到了近前,起初这支部落的小王还是很快反应过来,马上让人去最近的部落报讯,随即点齐兵马准备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