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7页

不负韶华 宝妆成 790 字 8个月前

这对表兄弟都不是感情特别炙热的人,再见面已经没了儿时的亲密无间。

再后来,邹以深出国留学,和谢骞见面的机会更少了。

邹家想要邹以深走科研路子,邹以深本人也是这么想的。2004年,邹以深忽然回国进入体制内,惊掉了邹家人的下巴。邹以深的选择,至今也不被邹家人所理解,父子俩见面还冷漠得很。

可那又咋样?

邹以深显然不会因为家人不理解就放弃自己的决定。

邹以深刚回国那会儿还接到过表弟谢骞的电话,谢骞以少年老成的口气劝他要慎重选择。很多职业选错了都能重来,搞科研的不行。搞科研的断档几年,科研逻辑、实验能力基本就全没了,几年后再重头来过哪有那么容易?

谢骞同样没能把邹以深说服。

邹家人里,唯一能理解邹以深的只有邹奶奶。

邹以深在国外再厉害,老太太又看不见。

邹以深回国发展,经常可以在老太太面前晃晃,老太太很开心。

至于搞科研还是做行政,在邹奶奶眼里也没什么区别呀。

邹舅舅觉得儿子浪费了天赋,邹奶奶劝邹舅舅想开点。

不是每个搞科研的人都能出成绩,很多天才一生都被困死在某项研究里。科技被这些人的付出推动,多一个邹以深可能会有微弱的增持,少一个邹以深似乎也不会受很大影响——但邹以深的选择,对邹家未来几十年的影响则是巨大的。

假如邹以深真有搞行政的天赋,能胜任这样天天和人打交道的工作,以邹以深的学历起点,或许都不用20年他就取得非常不错的事业成就了。

现在,是邹以深回国的第五个年头了。

他也确确实实比同龄人发展得更好。

小时候跳级没白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