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页

不负韶华 宝妆成 777 字 8个月前

闻樱说的也不是什么新鲜概念了,就拿时下最火的两位青春文学领军作家来说,每个人身上都有鲜明的标签和要素。

一个是年少辍学,和应试教育站到了对立面,性格叛逆不羁,对从小被条条框框所约束的普通学生而言,这样的标签具有致命的吸引力。

虽然普通学生不能都学这位80后作家辍学,但作家的一言一行,都被他们追捧。

仿佛作家能过得恣意,学生们也一同经历了这样的人生。

另一个则文笔细腻,是疼痛文学的代表,再过些年,还要变成纸醉金迷的代表,读者们追捧的不是不羁,而是该作家笔下塑造的,普通学生难以企及的“上流社会”。

不同的标签,不同的受众,两人的走红有实力,亦有运气,离不开媒体的推波助澜。

这样的营销已经不限于作品本身,是营销作家个人。

回到邹蔚君说的系列图书上,单纯的科普图书,已经很难再吸引到年轻读者,市面上的青春杂志那么多,有几个学生愿意被人说教?

除非这图书在科普的同时,还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某某作家倾情推荐,这样的标语已经过时了,不如说是某某作家告诫年轻人,千万不要翻阅的书。”

“写给家长的书,十八岁以下禁阅。”

“少男少女不能说的秘密。”

闻樱一口气说了好几个后世uc新闻风格的宣传语。

一本正经号召学生们来看,学生们不感兴趣。

既然都是中二叛逆年龄,那越不让他们看的书,他们越有好奇心。

邹蔚君听得出神。

闻樱的话给邹蔚君提供了更多思路。

这就是现在的中学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