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页

女配是阎罗 黑色墨尘 820 字 8个月前

再想想弘晖给老九的点子,织坊和布坊也都招收女子,解决了不少百姓家里的生计,还提高了人们对女子地位的认知;弘晖说的对,只要是对建设大清有益,管他是男子和女子呢,再者随着女子有了收入,百姓家随意溺死女童的现象已经得到了遏制。

四福晋想的这个就很好,女子和孩子其实对大清的发展极为重要,她这样施行下去,能救回多少女子和稚童的性命,大清还用愁人口不济吗;至于人口增长之后,大清的疆域这样辽阔,多少土地等着开垦,还有多少新兴行业等着人们做工,当然是人口增长才能证明一个王朝的兴盛。

想了很多,康熙越来越觉得四福晋这件事利大于弊,难得她还不贪功,第一个先来找太后,有了太后的参与,这件事就是皇家行为;这样为百姓真正谋福利的好事,是皇家组织起来施行的,百姓们当然会感念皇家的恩德,可谓是一举多得。

康熙痛快应下,还说要她们偶尔也请太后两位老人家去看看。

有了康熙的首肯和暗中的支持,涂一一和九福晋、十福晋三人都忙起来,还好有老九胤禟对京城熟悉,很快给她们选了几处铺面,有大有小,最大的是由好几个院子组成的,被涂一一定为总店。

修整铺子,挑选各地药材,延请医者,招收学徒等等,经过几个月的准备,由四福晋主持,宫里太后娘娘和几个皇家女眷开的广济堂终于开张了;开张的那日,不只有百姓们看热闹,还有各位皇子们前来捧场送礼,皇城里的达官贵人们也都送来厚礼。

一看这阵势,本来还有些怀疑的百姓们再不犹豫,从次日开始就陆续有人上门求诊;之后就有这些被治好的病人们口口相传,都知道广济堂不只医术精湛,用药精准,最重要的是真的价格低廉,是真正为百姓考虑的,京城三家广济堂的生意是蒸蒸日上。

到了康熙四十五年秋,距离京城近一些的其他州府的人也来广济堂求医,涂一一与太后几人商议后,又挑选了几个州府设立分馆。

她们几个女人这里是热火朝天的忙碌,在忙碌中相处的更加亲近;但朝堂却涌起风云,一时间京城里的气氛都开始紧张。

前几年明珠和索额图先后被查抄免职和圈禁宗人府,这两人是太子党和大阿哥党的最重要人物,这两人倒台后,太子和大阿哥的争斗日益激烈,两人争相拉拢和培植党羽;于是等到胤禛接管户部后就查出官员借银几乎掏空国库这件事,甚至还有太子两人的党羽巨额贪墨。

这几件事令康熙勃然大怒,下令彻查贪腐和追缴欠银,当然是由胤禛来主管这件事;胤禛本来就是个面冷的,尤其痛恨官员贪腐,有了康熙的谕旨,他办差时更是铁面无私,不知得罪了多少权贵。

且不说这些权贵和官员,就是太子和大阿哥也被牵连其中,两人有一段时间甚至停止了彼此争斗,一致对准胤禛,一时间胤禛在朝堂上可谓是举步维艰。

弘晖自然明白其中厉害,特意回府找胤禛这个阿玛深谈过一次,给他想了几个追缴欠款的点子,让他没有如历史和剧情中那样闹出人命,自然也没有因此落下严酷的名声 ,当然也就少了几次康熙的责骂。

一开始胤禛还觉得长子的建议有些好笑,但越到后面,看到那些官员的为难和哭诉,他才知道弘晖果然将人心琢磨的明白,他这个当阿玛的反倒是想的简单了些,看来办差也不是一定要公心为上的,有时候会变通很重要。

若没有弘晖的点醒,他真按照自己的思路来,闹出人命来,他恐怕是真的要面对众叛亲离的情境。

胤禛再一次正视自己这个嫡长子,看来他这几年跟着汗阿玛没有白历练,成长的速度十分惊人。

忽而又想到小少年谈起这些时的肆意,胤禛脑子里闪过灵光,汗阿玛为何要教弘晖这些?

越想心里越沸腾,胤禛不敢想的太美好,但又不得不想的美好,为何汗阿玛只教导弘晖为君之道,其他皇孙可没有这样的待遇,难道汗阿玛已经看好了孙辈的继承人?

想想前明的永乐帝和好圣孙朱瞻基,胤禛心里越发激动。

弘晖啊,真的是超乎他的预料,是不是他可以因为这个嫡长子,夺嫡之路也可以变得不那么艰辛了?

第103章 圣母或恶毒(16)

康熙四十六年的胤禛过的更加艰难, 他不知道为什么太子和大阿哥都连番针对他,有一种恨不能置他于死地的感觉。

将近一年的应对, 胤禛已经很是疲累, 若不是有弘晖时不时给他传信和出点子,还有老九、老十、老十三的维护和支持,恐怕胤禛这会儿早走入陷阱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