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页

女配是阎罗 黑色墨尘 846 字 8个月前

至于来参加贡试没有被选中的举人们,朝廷给了他们几个选择,或回到原籍继续读书,等待下一次科考;或花银子捐官,但官位都是七品以下的副职或主簿,他们一样参与朝廷考评,若是做得好了,依旧可以升迁;或家里贫寒的,可以留在王都藏书楼,通过劳力换取吃食与读书学习的机会,等着下一次科考;还可以去王都的书院任教授课,赚些束修银子,还可以在休沐时来藏书楼看书提高学识···

不用说,这一举措让儒生与学子们倍感慰贴,大都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发展;而他们也将这一消息传信告知自己在其他三州的友人知己,劝说他们来大钺······

第79章 小反派的恶毒娘(20)

就在涂一一稳定朝纲, 带领大钺百姓热火朝天搞基建的时候,中州刘氏王族与各世家因为平叛调兵的议题依旧争吵不休;大钺都做好了备战准备, 却迟迟不见中州有动静, 天下人忍不住的议论纷纷。

大钺百姓如今日子眼见的蒸蒸日上,开始还担心荣朝反击来着,怕他们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生活又置于战火之中, 然而他们这边都快要秋收了,中州却没有任何动静;这下子大钺百姓有了底气, 腰杆子也挺直不少,都笑话中州的刘氏王族与世家只怕是吓破了胆子,大钺的女帝陛下果然厉害。

还有已经投诚的北州崔氏,主持过大钺第一次科考之后, 他们亲身经历过女帝对儒生与学子的重视, 也亲眼见证了第一批寒门学子进入朝堂,为大钺吏治发挥才能与学识, 自然也明白了女帝的远见卓识;崔氏家主崔琰与上一任家主崔老爷子纷纷著书,将此次见闻与感悟用辞藻华丽的诗词表达出来, 他们还自己出资拓印出不少,逐渐流传出大钺之外的其他三州,在天下儒生与学子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有了崔氏的推动,其他三州的人都对荣朝及世家渐生怨言;有气节的痛恨朝廷不作为, 明知大钺是违逆开国, 为何这么久了不见朝廷平叛,这样的朝廷还有何气节可言;儒生与学子们的意见也很大,出身世家的贬斥大钺启用寒门学子, 认为寒门学子根本就没有政治见识, 便是入仕了也是胡闹;而出身寒门的则对大钺的科举心向往之, 苦读多年,谁不想一朝成为人上人改换门庭,眼见朝廷没有作为,很多寒门学子起了心思想去大钺一试究竟。

三州百姓们更不必说,有的听说了大钺的新政令,得知大钺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谁不眼红;而紧接着荣朝又增收税银,说是要征兵伐钺,三州的百姓更是苦不堪言,对王族与世家的不满达到顶峰。

就在此时,东州裴氏悍然出兵,先是攻下中州,废庆武帝,扶持仅两岁的帝子登基;原来的尚书令裴寂自封摄政王,总揽朝政,号令各世家与权贵,有不服的当廷斩杀。

因为裴氏出兵奇诡,刘氏王族与各世家根本来不及反应,等到裴氏收编了原本的禁军与中州附近的城防军之后,便是世家们联手也不是其对手,只好遵命行事;而原来的刘氏王族,除了新立的陛下与其母妃裴氏留在中州,被废的庆武帝及其余宗族尽被迁往东州偏僻之地,有裴氏的护卫监管;不管其余世家与权贵有多少不满,碍于裴氏如今的权势与兵力,他们也只能小心保命。

自封为摄政王的裴寂连下数道旨意,当先的就是早拟好的讨伐钺朝叛逆的檄文,言钺朝与涂氏女帝皆是悖逆之道,天下人当共讨伐之;之后就是令各世家捐献财帛,开始在三州之地募兵,定于入秋发动平逆之战。

而这一番哗变真正震动了天下人,三州百姓更多的是骂裴氏此举无异于悖逆,比大钺的涂氏女帝更不容于礼教;便是各世家也在私下里咒骂不已,他们想不通裴氏为何忽然夺权,夺权后不按旧制给各世家分好处也就罢了,为何还要世家出财帛征讨钺朝,很多世家的家主已经在琢磨退路。

不怪这些人反应这般强烈,他们被刘氏王族统治几百年,潜意识里以刘氏王族为尊,便是世家近些年开始掌控朝政,但刘氏王族的存在正是平衡各世家的关键;如今刘氏王族被驱逐,两岁的新君如同虚设,东州裴氏一家独大,且还不顾各家利益发动讨伐之战,这谁能服?

消息传到大钺,早朝时霍兆问可要调兵先行征伐,趁现在中州那边动荡,招募的兵力还不足,此时出征对大钺最为有利,一众武将也赞同霍兆的建议;涂一一还是坚持以逸待劳,现在着急的是裴氏,他们急于通过平逆之战遮掩他们的篡权之实,扭转世人对他们的看法;这样的情势下,那些世家与权贵又怎能甘心为裴氏所用,便是他们招募齐兵力也缺少了士气,根本不足为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