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3页

薛菱见了不由点点头:也是,那改造织机的女娘黄棉棉,是因家在洛阳城附近,而被得知登于报纸。

而国家国土如此广袤辽阔,十道三百六十州,想必多有遗珠。

不过,薛菱提问过‘三十二条’后,杜审言却没有回答。

他只是笑道:“这三十二条规定啊,我早都倒背如流了。不止我,你随便去历史学院抓一个,做梦也能背出来。”

杜审言听夫人这么‘提问’,不由笑道:“我们不这样考。”

他倒过来考起了薛菱:“上旬的口试,我们是这样考的——若毗邻两县同时上报同样的‘新技’,该如何核准?”

杜审言原以为这个题会难倒夫人。毕竟,其中具体的规定流程颇为复杂,且需要多署衙合作。

谁料就见薛菱笑道:“这还不简单——交给狄尚书料理就是了。他之前在大理寺多年,从无错判之事。”

杜审言先是一怔,然后不由笑道:“夫人大才!”

这自然是玩笑取巧之话。

不过,薛菱也就大致明白了,他们的考试确实考的很灵活。

而杜审言听完夫人的回答,笑过后想了想道:“对了,你上次与我说,等孩子再大一点,也想去考考出版署的女官试试,我觉得不太妥当……”

薛菱不由放下了书,蹙眉道:“怎么,难道我不能出门?不能做官?”

杜审言见此,连忙道:“不是,不是。”

他解释道:“我是说,与其去考出版署,你不如去试试女校?今岁是女校第一次办学,收的学生并不多,将来必要扩招的——你看那上阳宫女校的占地多大就可知了。”

“学生要扩招,老师自然也是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