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0页

第一页纸上,写的就是大名鼎鼎,千年后依旧在延用的‘糊名法’!

圣神皇帝见她重新低头看向纸张,也就走过来指着这几l个字道:“从前朝堂之上多是世家、勋贵的荫封官。有了贡举,才算寒门多了一条晋身之道。”

“朕还记得,当年改贡举制度的时候,先帝还说过一句话:‘期乎来日,朝臣中士族、勋贵出身者,哪怕以荫位得官,却也觉不由贡举入仕,终不为美。’”

如今许多年过去了。

这句话已经基本算是实现了。

朝堂上已经形成了‘贡举进士’考出来的官,含金量更高,也更容易升官的认知。

因而朝上走贡举出身的官员,确实是越来越多了。

多有世家勋贵的后代,哪怕父祖争气,能够庇荫给他一个荫封官,还是会选择去搏一搏科举,实在不行再‘继承家业’。

但……

贡举在朝堂上越来越重要,也就催生了一个新问题:贡举进士的含金量高,世家名门都越发重视——但他们重视的方式,也不光是督促家中子弟刻苦勤学,争取考个好名次。

他们还很重视搞搞歪门邪道,通过各种贿赂考官,来给自家儿孙弄个好的贡举名次。

圣神皇帝略蹙眉,帝王之威展露无遗。

“朕也知人情之事最难推脱——考官也在朝为官,若是上峰、交好同僚,亦或是姻亲旧故,将子孙的姓名托付过来,考官难免要容情一二。”

“考卷上需写明详细籍贯,姓名,甚至父祖姓名,原是为了怕贡举考子众多,若有重名者会混了文卷。”

“既如此,自今岁贡举起,学子需糊其名,暗考以定等第!”[1]

看不到是谁,作弊走人情给名次的难度自然极大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