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页

不是为了太子的婚事,而是为了曜初。

太子的婚事一旦定下,皇帝接下来绝对会考虑掌上明珠的婚事。!

第236章 皇帝的委屈

登州驿站。

听姜沃说起要赶回京城,崔朝就起身:“既如此,我去寻驿长,写信奏报京师。”

然后又给李淳风行了礼才出门。

而屋内,姜沃心情甚佳将这份报纸收起来——

其实自滕王阁宴之诗遍传天下后,她就想明白了,诗文国家保存也未必保险,每次朝代覆灭,都会有数不尽的珍宝一样的藏书被付之一炬。

国家书苑刊印收藏,比私人收藏要保险,起码能保证本朝不散失。

但最保险的,其实是‘广为流传’——

无数人传颂,就会有无数人传于后人,越多的时人看过并且记录下来的痕迹,将来哪怕朝代更迭,后世人也会更容易得到考证。

姜沃心情很好,然而李淳风看了她片刻,却心情很不好地开口道:“你还要回京城去趟浑水?”

在师父的注视下,姜沃那句‘不是趟浑水,只是回去参加太子大婚喜宴……’的客套话,声音越来越小。

最后在师父‘盯人’的目光下,低头做听话任由训斥状。

李淳风轻叩着桌子道:“算年纪,太子去岁已行过及冠礼,而今岁再大婚……”这两条都是太子成年的绝佳标志。

尤其是成婚后,太子自然就会多一脉岳家的支持。

再加上东宫天然的礼法优势,在太子大婚后,必然会有朝臣,还是为数不少的朝臣提出:哪怕天后摄政,也请如前例,太子可监国理政,接见百僚,而不是继续‘于东宫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