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页

此时她虽然还未亲身体会过‘话语权’‘舆论战’的重要性与可怕之处,但还是下意识跟姜沃道:“若将来报纸上要阐述政令与朝堂事务,那必得谨慎些,由专人来拟这些文稿才好。”

姜沃也点头:“宁缺毋滥,一开始宁可少一些。”

不过这不是姜沃担心的——京城中最不缺的,就是会写公文的官员。从弘文馆到国子监到各署衙,一抓一大把。

倒是……

姜沃拿起第一份印着诗文的报纸:“除了内容外,这纸也好,蜡板也好,油墨也好,都有很多可改进处。所以我才要交给你带回去,由专门的实验人员,继续调配改造吧。”

库狄琚闻言却未一口答应下来,面上露出些沉思的神色。

姜沃也不开口追问,因库狄琚不是那种欲说还休等人发问的性子。她不开口,就是真有什么事儿让她为难犹豫,姜沃就等她自己理清思路。

果然,库狄琚头脑风暴过后,就开口道:“姜侯,这报纸将来若要刊登政令等事,是不是跟城建署分开比较好?”

毕竟,城建署到现在为止,都算个专业的生产部门,是从来不涉及政治的。

若是跟‘报纸’事牵扯多了……

“只怕又有朝臣会借此,让城建署归于六部。”

她说完后,就见与她对坐的姜侯笑了。库狄琚就明白:“咱们又想到一处去了?”

姜沃也觉得跟库狄琚讨论正事,真是心旷神怡。

她拿出了自己的简单规划书——大唐第一家出版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