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页

外面看上去平衡有序,内里简直是一团让人不知从何伸手去解的乱麻。

若说过了大半的总章二年,还有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那便是关于太子妃之选。

太子已经是十七岁的少年郎,虽未至二十及冠,但在此时也算是标准的适宜成婚的年纪。

于是关于太子妃的人选,早两年起就是京中万众瞩目之事,也是许多人家竞相争夺的位置。

毕竟皇帝稳东宫的心思很明显。

且所有人的想法都跟皇帝一样,别说是皇后,哪怕是将来做了太后,垂帘听政些年月,也总要还政于儿子。

做太子妃,就是将来母仪天下的皇后!

虽说胜者败者都在眼前,但人的心理都会把自己代入成胜者——

欲争夺太子妃之位的人家,只会把自家代入成长孙皇后和长孙一族(前半段)的荣耀,代入成武皇后如今的权势。

没有人会去考虑自家可能是流放的柳氏王氏一脉,是从前王皇后。

而就在太子妃之位悬而未决之时,总章二年的夏秋交界之际,不知哪一日,长安城的官宦簪缨门第,都流传着一个小道消息——皇后的生母荣国夫人向二圣荐了一位太子妃:司卫少卿杨思俭之女。

帝后似也有赞同之意。

若真是如此……可太偏心了啊!

皇后不是说要抑制外戚吗?怎么到了关键时刻,还是向着自家人呢?

杨思俭虽然不姓武,但他姓杨啊,弘农杨氏的杨!跟武皇后的生母荣国夫人就出自同一个弘农杨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