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页

真正的聪明人,不只是不用说话彼此一个眼神就心领神会,而是……甚至彼此连照面都不需要打,只看对方的行事,就知道对方真正的表态。

比如此时的皇后和英国公。

李勣大将军的‘称病’,就是在告诉媚娘:教导东宫之事,他做臣子的实在力有未逮——太子对他足够敬重,但不够信重,不会凡事与他商议请他指点再做决定。

因而李勣大将军也担忧哪日一个疏忽没看住,这种‘非妇人之事,阴阳相违’的奏疏就真的从东宫流出去,成为了东宫对皇后代政不满的证据。

那到时候他这个太子太师都撇不干净,相当于被东宫许多心思诡谲之臣绑上了一条破船——毕竟在其位除了谋其政,还要担其责!

东宫出了此奏,你这个太子太师是不是也反对皇后代政?

因而李勣要退一步,让出一个空档来。

这是对皇后的无言的上谏:我会尽力而为,但除我之外,请皇后您自己也派人来看着太子吧。

媚娘接收到了李勣大将军那从来沉默而不动声色的支持——正如当年废后立后事一般。

英国公不是那种会主动上谏请立皇后的人。

但他的重量太重,站位太重要。

关键时刻,他从未让媚娘为难过。

总是恰到好处的偏斜那一点。

这就够了。

媚娘实感英国公此时的退一步,默许,甚至请她将自己人放到太子身边去。

说来,媚娘也有些无奈:她之前一直未将自己的亲信‘北门学士’等人放到东宫,不是放不进去。

而是一来有英国公坐镇她也安心,二来,媚娘深知朝臣中心中反对她的人很多,在弘儿跟前闲言碎语的人想来也多。她要再放亲信过去,难免不被人指为皇后要监视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