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页

只听李勣大将军道:“虽姜尚书有此大功,但有一事,臣不得不禀上。”

“《职制律》是约束百官的律法,吏部又是考核职官之署衙——近来姜尚书为城建署之事分神乏术,其情自是忠正可谅,然到底是违了当值的律法。臣作为尚书左仆射,不得不禀此事。”李勣大将军一脸正直:“姜尚书今日也向臣自请,要自罚一年俸禄,以正官律。”

顿了顿:“此举甚公,也免于旁人背后指摘,倒是伤了吏部的官体威望。”

苏定方拜服:他原以为,英国公会替姜尚书说话,结果,竟然是另辟蹊径替她请罚!

他转过弯来后,不由在心里给自己摇头:这辈子行军打仗上或许与英国公不分伯仲,但在做朝臣上,自己比英国公真是差出去许多。

九月初一大朝会上,群臣皆知吏部尚书自请罚俸之事,帝后勉其清慎明著,准其所奏,减其一年俸。

又嘉其恪勤为公,以其俸禄的十倍赐以缎物。

见二圣如此表态,本来有想于大朝会上弹劾吏部尚书‘缺于职守’的御史,也连忙把奏疏藏的更深些,生怕被人看到。

说来,自从媚娘代掌政事,姜沃倒不太在意是否有人弹劾她了。

近来,除了城建署,她更在意的是随着火山灰而来的,第一船矿银。

银子如何使用,才是她关心的问题。

在与户部辛尚书商议过后,两人一致决定,银子先不铸成货币流入民间,一来防止大量白银流入,对原有铜钱货币体系造成冲击,二来,银子还另有用处——

“富者靡之,贫者为之,百姓生息,百振而食。”[1]

这是安安在读管仲的《侈靡论》,也正是姜沃想定的,关于银子的安排。

姜沃等安安读完,就笑问道:“所以朝廷决定,先把流入的银子做成官制的银器,通过‘皇商’高价售出,而非让银子进入民间流通,安安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