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页

倒是裴行俭,姜沃之前举荐他时,皇帝还持有一定保留态度。但此番,这位出身河东裴氏的世家子,能做到这一步,皇帝自是赞许。

皇帝道:“可见两位爱卿一心系国,凛然英风。”

“今岁试行此‘资考制’后,朕必有功赏。”

姜沃与裴行俭起身谢恩后,姜沃又提起王老尚书的功劳。她与裴行俭都是还是吏部新人,如此大的改动,若要吏部上下一体完成此事,非得有王老尚书这座泰山石不可。

且他老人家‘心绞痛’过后,到底赞同了这份奏疏,并且已经先与六部里其余五部尚书,各要了一份【显庆二年x部考录官职要求】

姜沃以发传单的架势,将五份‘

公务员招考要求’,递到帝后手里。

英国公府。

李勣大将军作为尚书左仆射,吏部的动向是瞒不过他的,姜沃也没有瞒过他,而是积极请大将军给提意见。

尤其是大将军自家就有符合条件报考的子孙。

于是李勣手里,也有五部的‘招考要求’。

此时他问长孙李敬业,今岁若是报考,想要去哪一处。

李敬业先是茫然。

茫然过后,又很快胸有成竹道:“祖父,我觉得哪一处署衙都成。”

李勣面无表情,拿过了户部辛尚书的招考要求,开始念起来:

【户部掌天下井田、徭赋、职贡等诸事。故,需在署官员熟记相应律法、擅于统筹各署衙赒给经费、熟知大唐疆域十道、三百余州的人口、贡赋、徭役之事。注:急需精于算学的算官十人】

户部辛尚书,直接借此机会,向皇帝和吏部要人了:户部每年多大的工作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