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页

姜沃闻此心道:旁的武将说自己口拙也罢了,英国公您可是能出一本‘君臣对答言语艺术’的人啊!

宴席至此,复奏《秦王破阵乐》。

姜沃面对冲天战鼓之声——只盼如先帝所期,华夏武德永远这般充沛,百姓永无受欺凌之苦。

次日,正月十六的大朝会。

诸司禀过年节下的大事后,皇帝却依旧未退朝。

而是复提起昨夜骆宾王之事。

又道:“朕犹记得,此等才子入国子监,是吏部姜侍郎所荐。”

忽然被皇帝点到名的姜沃,持笏板出列。

只听皇帝继续赞下去:“姜侍郎于先帝年间入仕,俄历岁年无有衍失,乃先帝亲封太史令。又于火药事、矿产事、司农事等颇建功勋。”

“朕素日多有信重,是为其忠公体国,德逾霜雪。”

话至此,姜沃倒是有几分猜到了何事。

但朝上不少人莫名其妙:知道这是皇帝您看重的臣子,但怎么今日忽然这般夸赞?

只听皇帝话锋一转,忽然冷道:“谁料朕近日听闻,朕之信重,竟招致小人嫉妒言语,颇多中伤之言。”

“朕闻之甚为心寒!”

如今的皇帝,虽还未足而立之年,但经过永徽年间一次次的‘谋反事’‘流放事’,如今朝堂里还站着的朝臣,都是已经深明皇帝心性之人。

听皇帝此时语气,便知皇帝已然含怒,此时惧凛然。

尤其是私下鼓弄唇舌,确实传过闲言碎语的官员,在这冬日里,都不由冒汗。

但很快,他们也不必冒汗了。

皇帝直接精准点出数人,按照前两年养成的习惯,送往边疆效力——正好,大唐的边疆如今又扩充了些。

之后皇帝又厉色道:“朕久愁国土辽阔,广地劳民。若有不怕者,只管再行此流言中伤之事,朕有的是地方安置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