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页

给圣人扶过脉、调过药方,孙思邈依旧要回长安去。

“回去之前,来与你说一声,医馆已经落成了。”孙思邈双手捧着茶杯,笑道:“五月五前,我便让几个弟子在新医馆门口贴了布告,开始招弟子。”

“好快!”姜沃听到这个好消息,也觉振奋。

孙思邈也颔首而笑:“是,本没想过这么快,谁料到今年懋功在京中。”他又想起从姜沃这得的医书,不由道:“今岁真是天时地利人和,大概这就是医道合该愈加兴盛的机缘。”

毕竟,建造一个医馆,可不是上嘴皮碰下嘴皮,只有信念就能做成的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来是颠扑不灭的真理。租下合适的铺面需要钱,各种药材需要钱,孙思邈及弟子们的吃穿用度也都是钱。

原本孙思邈的设想中,他只能在东市的边角起个小医馆。

毕竟他虽是名声在外的神医,但多年在外,接收的多半是穷苦的病人,常免费给看诊不说,有时还会倒贴医药费,因而在经济上并不怎么宽裕。

孙思邈跟姜沃熟悉后,还曾经对她透露了自己每隔几年必要入京的另一个缘故:他平时四方云游,为人治病。时不时还要寻铺子印自己新写成的医书,都颇费钱财。于是孙思邈囊中羞涩的时候,就会回京城‘探望旧友’暂居几月,顺带给权贵们出手诊脉。

孙神医难得回京,甭管有病的没病的权贵之家,基本都要请他看一看才放心。

都是权贵高门,来求神医请脉,那能空着手来吗?

必然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