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第 54 章 她焦心如焚,出来,马车……

千山青黛 蓬莱客 3024 字 7个月前

絮雨朝里直入,杨在恩紧紧跟在她的身旁,不住地低声求告,说圣人今日闭关。这如何挡得住絮雨,她一路闯到精舍之外。那门紧闭,她冲着静静垂地的水晶帘子跪了下去,喊了声“阿耶”,泪潸然而下。

“阿耶!我知道你在里面!你放了他!和他无关!我认你便是了!”

杨在恩噗通一声跪在絮雨面前:“小郎君先回吧!陛下已经连着几夜没睡了,昨夜外头回来,又犯了病,奴婢想叫太医,又叫陛下赶走,陛下就吃了丹丸,批奏章,早上才刚睡下去……”一边磕头,一边用衣袖拭着眼角。

絮雨停住了。

“小郎君回吧!有什么事,等陛下醒了再说。奴婢求你了!”

杨在恩不停朝她磕头。

许久,絮雨慢慢地从地上爬了起来,擦去面颊泪痕,低声道:“等陛下醒来,有劳你将我方才的话转达进去。”

她转身离去。

这一天的朝堂,与往日看起来并无两样。圣人未升座,只由司宫台递出前几日堆积起来的批复过的奏章,百官各部衙署在主官带领下照常办事。然而一个不知从哪里传出的小道消息,却在宫署内飞快地传播开来。

据说陆吾司司丞裴萧元不知何故开罪圣人,被圣人投入秘狱,生死未卜。

秘狱是袁值地盘,以过往的经验,凡是走进这里的人,几乎是没有能够直着再走出来的。

犹如一石激出千层浪。没半日,这消息便传得人尽皆知。除了静观不动之人,剩下分成两派。承平、崔道嗣寻宁王探听消息,宁王立刻去往紫云宫求见,然而得到的回复却是圣人闭关,任何人也不见。就在宁王、承平和崔道嗣焦急奔走商议对策之时,传言柳策业陈思达等人也在密会,揣测圣人此番行事的动机,犹豫是否再由御史借机上表弹劾。

天黑下来,夜色笼罩而下,送走了这个暗流涌动的白天。至深夜,宫漏响过更,伴着一道突如其来的铁锁咣当开启之声,袁值现身,走到那一间地牢前,命人开门。

裴萧元缓缓睁目。

一狱卒捧上他此前除下的官袍连同腰带,放到身畔。

“请吧!”

袁值淡笑一下,点了点头,随即领人离去。

裴萧元起身拿过,自己穿了回去,系上带,抚平衣上的几道折痕,戴帽,最后正一正衣冠,迈步,走了出去。

他脱离秘狱重登地面,看到杨在恩已等在外,躬身道句郎君随奴来,随即转身而去。

裴萧元随这宫监在宫中行走了一段路,转入夹城道,那里停了一匹马。他上马,沿着无人的夹城独自前行,出延兴门,又跟着等在城门外的几名宫卫在郊野里行了一二十里路,最后,停在一处坡地之前。

城东延兴门外,是大片荒野,亦是长久而成的乱葬岗,这世间无数无主尸的最后归身之地。乞丐、饿殍、弃尸、被断头腰斩的罪犯,还有成千上万的死于从前那一场破城之乱的流民。

就在此刻,或许就有几根不知是谁人的枯骨,正被他踩在脚下。

他看到自己上司大将军韩克让就立在近畔。前方的坡梁上,则停了一架坐辇,上坐一人,那人背对着他,面向着坡下的荒野,身影凝定。

韩克让见到他,略略点头,示意他前行。

裴萧元慢慢走到近前,向着此人背影下跪:“罪臣裴萧元,叩见陛下。”

皇帝没有动,只漫声道:“你来。到朕的身边来。”声音意外得平缓。

裴萧元起身,登上野陂,停在皇帝坐辇的身后。

“你能瞧见什么?”皇帝问。

裴萧元循着他目光的方向展望前方。在清冷的夜半月光下,一望无际的荒野之中,由近及远,到处都是抔土堆,高高低低,有新的,也有年深日久坍塌无踪乃至裸露在外的坑地。白色的,半埋在浅土里的,是野狗刨叼出来的残骨,再远一些,到了月光照不到的黑暗里,隐隐有烁灭不定的惨淡绿光在漂浮,那是托载着无主亡灵的鬼火,随着夜风,四处游荡。

“昨夜朕去见了嫮儿,她说要去寻她阿娘。她不知道,她的阿娘就在此间,不知乱葬在了何处,更甚者,或许是被弃在野表,而今尸骨,荡然无存。”

皇帝那克制得听起来如同平淡的声音在裴萧元的耳边响了起来。他的眼中闪过一缕惊诧,蓦地转向皇帝。

沉默了一下,皇帝望着远处幽夜下的旷野,继续说道:“当年她母女出事之时,朕全然不知。朕对不起她们,当时朕正带着兵马辗转各地,每日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平叛,没有亲自回去接应她们。朕也做梦都不曾想,长安会破得如此之快,数月后,在阵前收到消息,接应她们的人还没赶到,城便被破,她母女失去下落。”

“那时战事正是吃紧,朕也做不到脱身返回亲自去寻,只能再派人到处地找。也是那个时候,关于她母亲的流言开始传播……”

皇帝顿了一顿。

“是朕太愚昧了。一面告诉自己此事不会是真,一面在深心里已是开始信了。等到战事平定,收复长安,朕也登基,流言已甚嚣尘上。朕始终没有她和嫮儿的下落,倒是当夜有一值夜的城卫军官亲眼看到她与画师同行,状若奔逃。那军官是为朕做事的,不会说谎。也是那个时候,朕彻底信了流言,心灰意冷,盛怒之下……”

皇帝停下讲述,缓缓闭目。

裴萧元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