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页

见她兴致勃勃,陈昭也不反对,况且春日吃春饼,也确实得宜。

张姐领着陈昭左拐右拐,顺着小河沿就进了巷子深处,一家小门店上迎风挂着张泛黄的布幡:沈家小食。

虽然藏得深,可这点里坐的客人可不少,只零星还有几张空桌子。

两人一进屋,就见着一个十七八岁长相俏丽,颊边还有个小酒窝的姑娘出来打招呼。

脆生生的说道:“张姐,您可好些日子不来了,今儿想吃些什么?店里有新捞上来的鲫鱼,还有早起刚送来的菜蔬,都是实打实的新鲜水灵。”

张姐寻了张桌子坐下,也笑着回道:“小老板莫怪,前些日子忙,今日可不就来了。我心里想吃春饼,那鲫鱼加些春笋熬汤吧,就我们两个人吃,配饼的小菜你看着上好了,你的手艺我是信得过的。”

这姑娘闻言微微一笑,落落大方道:“今日的枸杞芽好,嫩嫩的拿油盐炒了保管您喜欢,再来盘鱼香肉丝下饭,外加一份蓑衣黄瓜怎么样?这三样,还有汤和饼子,也足够您二位吃得了。”

张姐点点头,示意她就这么办。

小姑娘笑着进后厨整治饭菜了,陈昭有些好奇的打听:“这家店的老板怎么这样年轻?居然还是个姑娘家,可真了不起。”

张姐笑了笑,解释道:“名义上的老板是她爹呢,不过她爹只这么一个闺女,所以把自己的一身手艺都交给她了。如今老人家年纪大了,腿脚不是很灵便,店里差不多的生意,都是这小姑娘上手做的。”

陈昭闻言,更喜欢这小老板了。

见她有兴趣,张姐就多说了几句:“这家店是我打小儿就来吃的,从前我家就在前面那条巷子里,每到家里打牙祭的时候,我爹娘就会领我过来解馋。他们家的铺子小,藏得也深,不过味道好,所以来的都是常客。”

“沈家老一辈据说做过御厨的,那手艺绝对不含糊,到了沈老板这一辈,因着战火纷飞,逃难到了苏城,不少绝活都失传了。不过沈甜这小姑娘了不得,凭着他爹随身带着的几本菜谱,自己又琢磨出来不少菜色,如今按照他爹的说法,比老一辈还强呢。”

陈昭点头赞叹,心中更是充满期待。

饼子是早就预备好的,蒸制十分钟就好,其他的也都是快手菜,就一个鲫鱼春笋汤需要多炖煮一会儿,所以不过半个小时,这菜就上齐了。

春饼皮虽然薄如纸却韧劲十足,张张透亮,只散发着面粉和香油的味道,淳朴的气息,却能轻易勾动人心中馋虫。

碧绿生香的枸杞芽,选的是最顶尖儿上的嫩叶子,用猪油大火翻滚两下,薄撒几粒盐子,翻炒到断生就端上桌,一望就知道是道春天里吃的菜。

蓑衣黄瓜切得轻薄透亮,却又首尾不断,而且应该是提前就浸泡到酱汁里了,早就浸入味儿了。尝一口酸甜稍辣,爽口开胃,让人食指大动。

鱼香肉丝颜色鲜亮,里面黑的木耳,绿的笋片,酱香的里脊,红艳的剁椒和胡萝卜,汇聚成一盘色泽格外诱人,单是闻一闻,就知道必定是咸鲜酸甜,口感十足。

最后端上来的是一盆乳白色的鲫鱼汤,里头两条煎到微黄的巴掌大鲫鱼若隐若现,还有切成滚刀块的春笋围绕四周,上面撒了一把青蒜苗和几粒枸杞子,清淡可口。

陈昭不由得喝了声彩:“好鲜亮的手艺!这色香味俱全的,难怪张姐你一直推荐,果然不俗。”

张姐得意的笑了笑,旁边擦汗的沈甜抿唇一笑,声音带了点羞涩:“这位姐姐过奖了,家常小菜,糊口而已。您二位趁热吃,这汤冷了就不好喝了,有什么需要的就叫我。”

两人谢了她,不再多话,埋头大吃。

这个叫沈甜的小姑娘,属实手艺精湛,陈昭自打来了这个世界,这是吃的最舒心的一顿饭。饭菜中的咸甜滋味儿,似乎样样都合她的心意,一时没有刹住车,竟然吃撑了。

看着面前光溜溜的碗碟,陈昭和张姐面面相觑,彼此都透露出几分尴尬和心虚。

倒是过来收钱的沈甜,笑的花儿似的,像是很高兴有人这么喜欢她做的饭菜。

这顿饭要了两块大洋,相比物价来说有点高,但是相对于沈甜的手艺而言,实在算得上物美价廉了。所以这钱陈昭掏的心甘情愿,甚至在心里盘算着过几天,等陈安有空的时候,也带他过来搓一顿,叫那小子尝尝什么才叫美食。

等到两人出了沈家小食铺的门,摸了摸微凸的小腹,都觉得有些撑得慌。

索性离着下午开店还有些时间,两人便顺着河边散步消食,春日的暖风徐徐吹过,让人懒洋洋的不想动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