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页

当高门找回我后 西淅 783 字 9个月前

周帝因为丧子心力交瘁, 闻听有部落反叛怒不可遏, 很快下了决断。把这次立下头功的石邦, 从六品的振威肖校尉擢升成了四品壮武将军。

事情本来告一段落。不想录县那边有人逃了出来,并且一路到京城。这些人没有去大理寺, 听闻京城平西县衙清明, 便去县衙巧了鸣冤鼓。

石邦的父亲是工部侍郎,更和皇后一族姻亲。

太子一党势力如日中天, 皇后也跟着水涨船高。谁也不敢得罪未来皇帝和太后。

石邦出身文臣家世,对读书写字不感兴趣, 只能走军功的路子。他不想去前线拼杀, 熬资历立军功。

可若无功绩, 哪怕有后台也没有快速升迁的理由。便伙同手下想了一个昏招。人为制造一场杀戮。

带人夜袭了少数部族村落, 杀光了整个村子两三百人,对外只说是镇压叛乱,踩着这些尸体,果然如愿升了官。

案子来是盖棺定论,却不想又出了反转。那晚他做事不够干净。有几人从那场屠村中逃了出来……

这便也算了, 屠村那日, 石邦还带走了一个村女献给了太子。

那女子本就是孤女,事发后一声不吭, 别人以为她被吓破了胆, 又或者被富贵迷了眼。

他在太子府忍辱偷生半个月, 终于抓住机会偷跑了出去。还联络上了来京城告状的少数民族, 一起去敲了鸣冤鼓。

接到诉状的平西县令,一时犹豫不定,他算个好官,但……不想因此得罪太子。

人生在世,谁没有掣肘?他也有家人,不想他日太子登基后被清算。

没想好如何处理前,县令下令把那女人和几个村民抓起来投入大牢。不巧被来牢里提审犯人的何持让看到……

双方交谈时候,何持让表情淡漠。

县令和其他两个通判,还道他是识时务,千叮咛万嘱咐他不可泄露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