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穿成克夫小夫郎 路归途 1929 字 10个月前

“大逆不道的话……你们说是什么?”

“季广恩女婿敢说,背后有圣上撑腰,咱们有什么?还敢问敢说,你不要命了?”

众人一时被吓得不敢再说,只是各自肚子里想,什么五花八门稀奇的都有,且全都是往皇家那边编排的要是季广恩女婿说寻常话,就是说他老子爷爷娶小妾,这也不必杀人啊。

那自然是说了皇家那些事,不会是?

民间流传,说皇帝生不出孩子来,还是说太后和摄政王的事?莫不是真的了?可年岁也不对的,摄政王今年才三十一二,太后都四十了,自然先前有人说,太后驻颜有术,不然为何摄政王迟迟不娶妻呢?

十七日开朝,今日真是圣上早朝,摄政王抱病未去

“看来摄政王真的还政与圣上了。”

“不管这些,去年恩科那些进士,各自何去处?”

“你是想说探花郎可又得了官做?”

其实这问题已经不需要问了,明眼人都知道的事,探花郎要真是得了官位,为何不在盛都,早早离开?这事传了这么久,起初没人信,后来琼楼宴一出,消息又泄露出来,说的有鼻子有眼的。

这季广恩真是可恶啊。

“这我哪知道,再等等,打听打听。”

寻常百姓哪里知道这么深,要等消息出来得在等几日,总能听到风声的。恩科进士得了官,尤其是一甲前三,肯定是留盛都进翰林的,那是要贴告示,告知六部各个衙门,不然底下人不认识,办起职来有冲突。自然之后记不清,但有官服有腰牌的。

十七日时,随着探花郎一家急匆匆回乡,民间流传的季太傅女婿杀人案、季太傅颠倒黑白仗势欺人探花郎等传闻,已经坐实了八九分,更是牵出季太傅女婿当年大逆不道言论苗头,只不过只露了一丁点,便不敢再说。

埋下了这个种子。

此事说了两日,十九日时,民间声更大了,因为打听到了

新晋的状元、榜眼都进了翰林,就是三甲的同进士们,这个数目最多,挂在吏部排队,等分派调任。

总之没有探花郎的音信。

“连同进士们都留在盛都等调任函,怎么就……唉。”

“可怜喏。”

“探花郎就这么一走了之?这也太憋闷了。”

“不然如何?探花郎告御状,殿试的时候都没成,反倒丢了状元爷的位置,还不能做官了,季广恩只手遮天,黑的说成白的,现在哪位大人还敢管探花郎的事?替探花郎主持公道?”

理是这么个道理,只是众人将心比心,若是他的孩子,明明有神童才学,却接连被害,被打压被迫害,只能灰溜溜的逃走,这也太憋闷委屈了。

“要是不走,留在盛都等着被季广恩害了全家吗。”

“爹娘爷爷都去了,连着还要害死孩子吗。”

“唉,惨啊,老天爷看看啊,怎么就没人管呢。”

“谁敢跟圣上作对?”

有人便想,“要是求助摄政王,兴许是成的吧?我记得先前圣上年幼时,差点逼死一位官大人,也是摄政王救了人,让返乡回去的。”

这般想,摄政王人还是好。

有人冷哼,“摄政王?先前都说摄政王野心大,不把圣上当回事,传的有鼻子有眼的,现如今恩科开了,今年上朝摄政王不去,把权还了回去,这会拿什么给探花郎伸冤啊。”

可惜了。

又过了几日,这事沸沸扬扬,声量是越来越大,不过都是民间小老百姓说说,末了只能感叹一声可惜、可怜云云,也无可奈何,既是骂季广恩的,也是背地里悄悄摸摸的骂。

这一日,出了个事,国子监的学士周大人,周文明告官还乡,反正不知具体内情,只知圣上让人将周大人除去衣裤,压在殿前行杖责,倒是不多,打了二十板子。

“这还不多?周大人是文官,细皮嫩肉的哪里经的起这般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