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争执 他们争执多久,他便看了多久的戏……

结果被韩彻这么一问,其中一人当即便一脸茫然的问道:“什么叫养地?”

“那你们平时是怎么种地的?”韩彻好奇起来。

“在山里面找块平整的地方,把树木砍伐掉,再烧一把火。再用锄头挖洞,把种子放进洞里,不就可以了吗?”对方这般回答。

“那地里的作物能长好吗?收成能多吗?”韩彻眉头都皱了起来。

“好歹能收回来些。”他还咧着嘴笑。

“地这么种下去,收成会一年比一年少吧?”韩彻又问。

“没事,要是长不出东西了,就换块地方。”其他人也这般点着头。

韩彻见状,顿感万分无奈。

这些个山间土著们种地的方式,可算是让韩彻见识到了什么叫“耕耘不以时,荒废不加辟”和“其耕也,仅取破土,不复深易。”(1)

真正的纯靠天吃饭,靠作物自己奋发生长。

这么种地肯定是不行的,韩彻第二天便从这九个寨子开垦荒地就近的村庄,分别选取出几名种地好手,去教授这些土著们开荒养地。

这些领了韩彻任命,来教授土著们种地的村民们是有薪酬的,但他们极为认真的态度,却不仅仅是为着薪酬,而是来自于韩彻亲口对他们的夸赞。

韩彻如今深得安南县众农户的信重,得了他的夸赞的村民们,自是感到十分的骄傲和高兴,做起事情来自然是格外认真。

这些土著们对官府如今还有防备,但对距离他们寨子近处的村民却并不会。毕竟他们之前一些生活必需品,就是通过跟这些村民做交换的。真要说起来,彼此间还比较熟悉。

之前下山给乡民做工的一些山间土著们又曾亲自见识过,山下村民们地里产量是如何在韩彻所教授的好的耕种方法后,大幅度增长的。

因此村民们认真去教,山间土著们也能毫无排斥的认真学习。再加上耕牛和好用农具到位,一片又一片的荒地很快便得以成功开垦出来。

当赵四郎带着商队再度来到安南时,便先是被崭新又平整的半边道路和另半边已经在修缮中的道路合并一起的宽敞程度所大感惊讶。接着他又瞧见原本荒凉的一些地方,竟被开垦成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