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页

“客官,“贩子叫梅映寒,“你是要多少个?”

梅映寒从案板上转回目光,“寻常一碗便好。”

“我家一碗,一般是十二个。”馄饨贩子笑道,“好,给您下锅!”

旁边就有烧了热水的锅子。将盖子打开,热雾登时从里面飘了出来,给整个厨房抹上一层白色。

小贩手里,包好的馄饨“噗通”“噗通”跳入水中。

他做了经年,最知道如何动作又快又压住水花。十多个馄饨入锅了,手上还是一片干燥。

再把盖子合拢,白雾渐渐散开。一面等,一面也不闲着,拿起旁边的一叠碗,嘴巴里嘟囔:“这个碗不行,旁边开了个豁豁。这个不错……呀,里头怎么裂了一道。”

都是平常端给客人时不引人注目的细节。可要说卖碗,就不得不注意了。

梅映寒听得好笑,道:“无妨,能装就行。”

小贩摇头:“哪能这么不讲究,这可是要换钱的。”说着,又选了片刻,终于给他挑中一个满意的碗。

梅映寒不禁笑道:“看你这么认真,难怪馄饨都比旁人做得好。”

按说这是值得谦逊的时候,小贩却反其道而行之,正正经经点头:“自然!”和外头那些指路人们说的一样,“我家可是做了足足三代馄饨,从我奶奶那会儿便在这儿扎根了。不过,我家锦郎当了读书人……”

梅映寒说:“读书人好。”

小贩便笑:“是好。他整日劝我呢,莫要一天到晚挑着扁担走街串巷。可要是不干这个,我却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了。

原来如此。梅映寒跟着笑道:“也有人与我说,都有今日名声了,为何还要整日练武?拿着钱,出去看看戏、听听曲,不比什么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