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外面的世界很热闹,一大一小两个雪团,一眨眼就被转移了注意力:“宿主,宿主!”

自动驾驶的人工智能检测到有儿童在车上,切换成安全驾驶模式,加之以这条路实在非常相当之堵,正以观光的速度慢悠悠往前晃。

外面的街道十分热闹,有家高端手工定制考斯腾的店铺,直接弄了块大屏幕循环播放这次全联赛各个分站的精彩片段剪辑,刚好切到他们的那一场。

一直待在俱乐部,穆瑜习惯了切近景逐帧分析赛场,还真没怎么从这个远景角度看过,也有些好奇,跟着看了一会儿。

伯格黑德冰雪俱乐部在最后一任经理人手中攀至巅峰,那之后有过波折,有过风浪,但始终没从山顶下来过,粉丝基数依然十分可观。

红毛小公鸡出场,观众席举着写有“项光远”的红色灯牌,晃着火炬形状的应援棒。

被全队揪着当陪练的冰块儿出场,观众席举着写有“张文达”的蓝色灯牌,举着蓝色的冰块应援棒。

振翅冲天的小白鹰出场……观众席举着的条幅上,写的是“全队的大哥教练的崽崽超酷墨镜手插兜雪团”。

太长,做不了灯牌,应援厂商为补偿,还免费赠送了一堆又糯又软的白团子小挂件。

还带表情。

脸红的小白团子、超拽的小白团子、眼泪汪汪的小白团子、龇着牙超凶炸毛的小白团子这个的材料跟别的还不一样。

居然还有套装,一连串不同表情的小白团用魔术贴粘着,一个扛一个扛一个,串成一串,气势汹汹跟别人家应援棒干架。

……

由于家庭缘故,穆瑜对“从小长在镜头下”这件事也有些经验和心得,看着视频里异常显眼的条幅和挂件,相当有远见地忍不住展望了下未来。

距离那场比赛结束,其实已经又过了一段时间。

小家伙是真的很喜欢冰,即使在没有比赛、也暂时不用训练的时候,也会跑去冰上练习。

穆瑜会靠在场边静静地看小白鹰的成长是迅速到恐怖的,尤其是叫赛场上的对手觉得恐怖。

有次隔壁俱乐部来学习交流,恰好队员们在场上练习,教练瞪圆了眼睛指着某处,几乎错愕:“之前比赛的时候,他是这么跳的吗?!”

横空出世的小白鹰已经足够惊艳,但毕竟年龄和经验摆在那,动作难免有不够到位、处理得不够细腻的地方。

四溅的冰花里,那个穿着训练服的小小身影,似乎完全没受比赛夺金的影响,依然在不厌其烦地练习同一个跳跃动作。

过去五年如幽灵也如影子的生活,不值得感激、没必要回顾。穆瑜驳了所有“苦难塑造天才”的通稿,苦难赋予不了任何东西这是对坚韧、勇敢、专注、不服输……一切抵死斗争的品质的诋毁和蔑视。

那个跳跃变得越来越漂亮,越来越流畅,起跳高飘,落冰的清脆声响恰好与场边用于找节奏的节拍器相合。

习惯于一组跳完立刻飞回老师身旁的小白鹰,因为老师被陌生教练和记者占据,一个人在场边沉默着活动身体、补充水分。

纤长的睫毛半垂,掩着漆黑的眼睛,视线仍落在冰场上。

与同龄孩子区别鲜明的气质,显著冲淡了精致外貌带来的乖巧,反而隐隐透出某种尚且稚嫩、却已开始有了端倪的侵略和压迫感。

这种能给人留下极强印象和冲击力的压迫感,在冰场上,珍贵罕见得就跟王冠上那颗黑珍珠一样。

它与生俱来不可习得,倘若一路有人护持引导、端端正正走那条康庄大道,就会转化为绝对的统治力在那一刻,大概不止一个人在想,这孩子在伯格黑德那位教练手下,只要平安长到十五岁,站在场上,一场短节目能跳崩多少运动员的心态。

伯格黑德的那位教练则在想,小家伙长到十五岁,站在场上,要怎么面对写着雪团的横幅、写着雪团的灯牌和小白团子脑袋上顶小白团子的应援小挂件……

……到时候再说。

在许多事情上,穆瑜都保持有“不急于立刻处理,就不急着立刻考虑”的好习惯。

以后的事,以后再担心。

如果长大成人的雪团同学实在无法面对这段历史……也不是不能再捐一颗星球。

反正S03世界的AI也干过删错误预测的事,到时候篡改一下比赛记录,差不多也业务对口。

应当是不会有什么太大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