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经过多年发展,以原本的老厂房和员工宿舍为中心,建成了一座崭新的工业小城。无数新的工厂在这里开办,全国最新的工业产品,几乎全部出自此处。

花渐遇前不久,刚刚率领远洋商队出海归来。

这支由五十艘巨大三桅帆船组成的远洋航海船队,每艘船上都装备有军备厂出品的最新型号火炮。

江明秋亲自主持的水师学堂,经过几年的发展壮大,陆续培养出了大量的精锐水兵。

他们从宁州港口出发,沿途经过南方海域诸岛,一路往西,路上行驶了整整两年时间,途径无数国家,也遇到过数不清的海盗,无一例外地沉没在凶悍的火炮轰击之下。

船上满载着宁州的瓷器和丝绸,以及京州出品的各种工业商品,很快就被外国抢购一空,其中最畅销的,当属宁州惠民丝绸坊生产的套件刺绣丝绸。

靠着远洋丝绸贸易,惠民丝绸坊的女东家柳梦娘,终于坐稳了宁州第一首富的宝座。

远洋商队贸易的同时,也跟各国建立了外交,伴随着金钱、商品和武力,大启的威名开始在海上传扬……

※※※

景耀八年,新年年关将至。

今年的新年大朝贺不同以往,格外盛大陛下的封后大典也会在今年大朝贺上一并举办。

来自周边和海上各国的使臣和商人们,陆续从四面八方赶来,汇聚于京城,等待着这场难得的盛会。

京郊火车站,第一辆装有蒸汽火车头的轨道火车,在乌泱泱的人群围观视线下,缓缓从远处的铁轨驶来。

两道铁灰色的铁轨笔直地延伸向远方,伴随着呜呜的汽笛声,黑色的蒸汽火车头上不断冒出灰色的烟雾。

轨道火车刚刚试运营一个月,京城的百姓早已见怪不怪,然而最近刚来到京城的国外使臣和外州旅客,乍然看见这么一长串的钢铁庞然大物,差点惊掉了下巴。

蒸汽火车行驶的速度并不快,后面用钩锁连着七八节铁铸的车厢,在众人赞叹的惊呼声中,慢慢停靠在车站月台边。

“那是什么东西?明明没有马,竟然能在轨道上跑?”

“快看,上面有人下来了,居然有这么多人?”

渤海国的诚郡王和商人商左时隔数年,又来到启国京城,不出意外地再次被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所震撼。

来自南交夷族的楼部部首楼兰桀,小心翼翼地从火车车厢里走下站台,感觉小腿肚还有些紧张地发软,直到双腿终于踩到坚实的地面,才终于松了口气。

自从叛乱的蜀王被启国皇帝陛下所灭,楼兰桀率领的楼部在启国的扶持下,成了南交王族。

仗着作为王族的一点特权,楼兰桀领着使者们,有幸坐上了这趟开往京城火车的豪华头等包厢。

后面几节车厢里,其他乘客陆续下车。

从文兴县带着妻儿来京城观礼的陈老四,穿着一身崭新的冬衣,一手握着妻子的手,一手拎着行礼,风尘仆仆走下火车。

他站在月台上仔细观察一下这趟列车,伸手摸了摸外侧冰冷的车身,眯起眼睛满足地笑起来。

陈老四一把将儿子抱起:“喏,这辆车的车头使用的钢材,可是为父亲手打造的,如何?厉害不厉害?”

妻子被他逗笑:“自吹自擂,也不怕人笑话!”

陈老四一家三口进了京城,御道两侧,分隔成了马车道和行人道,宽阔的大道上,车辆和人群来往川流不息。

每隔十来米就竖立着一杆高大的旗杆,启国的旗帜迎风飘扬,另一侧则是一盏硕大的朱红大灯笼,装点着新年的喜庆。

街道两侧张灯结彩,鳞次栉比的商铺客流如织,热闹非凡。

三人路过一间名叫“李计书店”的店铺时,儿子的目光很快被书店门口展示的图文画册吸引了目光。

一页页翻开,每页都印刷着连环画,今几天书店老板恭贺陛下立后做特价活动,不少少年都在书店门口排队购书。

陈老四一看价格,一册才十五文,他早已不是过去那个连妻子生病都请不起大夫的穷工匠了,二话不说,立刻给儿子把书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