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各国使臣和各州官员,几乎在同一时间,陆续抵达京城。

很快,一些多年没有来过启国京都的外地人,都或多或少露出了诧异的神情,尤其是跟随在诚郡王身边的商左。

这些年他来过京城好几次,印象里,自从燕然不断南侵,来自北方流亡的流民就越来越多。

启国国都虽然看上去繁华,实则富裕的只有权贵和地主、士绅们,底层的百姓节衣缩食,一年劳作到头都很难吃上几口饱饭。

哪怕国都之中,流民和乞丐的数量都不少,治安也乱的很。

商左随着使团在四方驿馆下榻,陪同诚郡王一路游览,这才发现,京城中央的御道变得十分宽阔整洁,道路两旁行人来往熙攘,相当热闹,叫卖吆喝声起此彼伏。

作为走私商,商左的眼光十分毒辣,他意观察人们的衣着,大部分人居然都穿着没有补丁的新冬衣。

还有不少人穿着一种灰白色毛茸茸的高领套头衫,头上戴着毛茸茸的皮帽子能把耳朵也遮住,这种款式的衣帽,他在渤海国从来没见过。

街道上,牵着小孩出来采买年货的大人甚多,脸上绝少有朝不保夕的愁眉苦脸,反而大部分人都笑容洋溢,充满憧憬新年的朝气。

甚至连衣不蔽体的乞丐都少得可怜,在渤海国,商左几乎每走到一条街巷,都能遇到三五成群上来乞讨的乞丐。

商左找到街边贩卖布匹的布庄,问:“掌柜的,那种灰白色毛绒的布料,怎么卖?”

布庄掌柜上下打量他一眼,道:“外地人吧?你说的毛线吧。”

说着,他取出几团团成圆球状的羊毛线,还有几根棱角圆滑的毛衣针。

商左上手搓了搓,只觉毛线手感柔软,毛衣很是厚实保暖,还能紧紧裹在身上,不像那些棉衣棉袄还需要用腰带和盘扣绑在身上,才能足够贴身不灌风。

掌柜笑道:“三十文钱三团,三根织衣针十文,足够织一件毛衣,成品毛线衣八十文一件。”

商左一愣:“这么便宜?”这么好的东西,比丝绸便宜多了。

渤海国地理位置比京州更加靠北,取暖的木材也少,每年都要冻死不少人,若是能把纺织毛线和制衣的法子带回去,岂不是能大赚特赚?

商左顿时心头一阵火热,生怕掌柜看出他捡了大便宜似的,赶紧买了一大包毛线,匆匆走了。

伙计回头对掌柜哈哈一笑:“又是一个外地不懂行的土包子,咱们从棉毛纺织厂进货,一团毛线才三文钱,一件毛线衣才卖四十文。”

掌柜抚着胡须笑道:“多亏京城又开始大朝贺了,这才有外地那些没见过世面的富商让我们宰。希望明年多多益善才好。”

“就是。”伙计把新到货的毛线上架,“刚才还有个蜀州来的,一口气把咱们的针线都买光了,赶明儿还得去进货才行。”

掌柜摇摇头:“你说这些人都穿的人模狗样的,一看就是大富大贵,怎么一个个都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呢?”

那厢,商左刚走几步,又到了一间新布庄,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自己被奸商坑了!

这毛衣一般的市价才四五十文,织衣针是送的,大宗进货更加便宜,普通百姓家庭,稍微攒攒钱,照样穿得起。

他哭笑不得,常年猎鹰,没想到今日被鹰啄了眼。

他回到驿馆,将毛衣呈给诚郡王看。

后者听说是启国平民百姓穿的,顿时失去了兴趣:“不过是些俗物,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而且这衣料还有些扎手,哪里能跟绸缎比?也就那些穷人能忍受罢了。”

商左心里直撇嘴,冬天绸缎又不保暖,更何况,渤海国的穷人连棉衣都还穿不起呢!

两人正说着话,驿馆的小厮拎着一架碳炉进屋,里面点的却不是木碳,而是带有好些孔洞的柱状煤。

商左奇怪地指着碳炉:“这是什么?”

“回大人,这是专门供暖用的无烟蜂窝煤。”小厮掏出一方小盒子,里面有几十根小小的木棍,木棍一头包裹着暗红色的一团。

他取出一根,在盒子的一侧轻轻一擦,瞬间冒出一团幽蓝渐黄的火光,把诚郡王和商左吓了一跳。

“你做什么?这是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