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监丞嘿然道:“你去找到他,去给陈老四一家治病,若是他识相,免他一顿鞭子。”

随从连连称是,奉承道:“大人真是仁慈,竟然还派人给陈老四家里瞧病。”

监丞心中哼一声,要不是突然来了一个神秘的“喻公子”,他才懒得理这这种事,生死有命,谁让他家非要得病呢?怪得了谁?

反正大夫他也找了,若是医好了,那陈老四一家还不对自己感恩戴德?若是医不好,那自然是娘俩病的太重,命该如此罢了。

※※※

翌日。

一早,梁督监热情地款待了萧青冥一顿“丰盛”的早餐,就陪同他们去露天冶炼处,看看工匠们冶铁锻钢的情况。

远远的,众人便听见火炉燃烧的噼啪声,铁锤敲击的金鸣之声,还有运输矿工们拉扯驴子牵引的运矿车的喊号声,交织在一起此起彼伏。

整个冶炼处温度如同一个巨大的蒸炉,升腾的空气在眼前扭曲。

大多数匠人和矿工们都赤着上身,皮肤不是被晒得黝黑,就是覆盖着一层裹着汗腻的矿灰,脸上神情麻木,不断重复着同样的动作,不知疲倦地挥汗如雨。

一路上,萧青冥注意到了不少监工,他们没有拿鞭子,手里倒是有卷小册子,偶尔记上几笔。

无论是匠户还是矿工们,腰上都别着一块腰牌,涂上了不同的颜色,每种颜色对应一个区间,他们不能乱走。

萧青冥暗暗观察着一切,感觉这里颇有几分以前禁军中军管的味道,军中也有这种腰牌,为了防止逃兵,还有连坐的制度。

十几人住的大通铺,若是有一人逃跑,其他人若是没有及时举告,就一并连坐按逃兵论处。

整个露天冶炼场,除了繁重的劳作,几乎无人说话,气氛沉重而压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就是这些人用血汗炼出来的百万斤铁,几乎供应了整个北方的军用和民用铁器。

而他们却无法从中分得一丁点利益,死了一个,便拖去乱葬岗埋了,由他们的儿子继续顶上,世代永不得解脱。

萧青冥默然叹了口气,若只当一个坐在皇宫龙椅上的皇帝,是绝对看不见眼前这一切的。

梁督监丝毫没有察觉他的想法,问:“喻公子既然是奉喻大人之命,来筹备圣上寿礼,不知道是想打造一尊铜器呢,还是镀金器之类的?”

对此,梁督监也有经验,自古皇帝过寿都喜欢一些象征祥瑞之物。

下面便有人曲意逢迎,专门铸造一些仿古的大鼎,或者雕像做旧,在上面刻一些似是而非、歌功颂德的诗文,假装是从哪里挖出来的,拿给皇帝献宝。

前朝就有人铸造了一尊重达数百斤的万年寿龟,故意从河中捞出来,称是预兆皇帝延年益寿的祥瑞,令龙心大悦,封他封了一个官做。

梁督监心中嗤笑,没想到堂堂摄政,也要用这种手段。

他带着几分邀功的态度,道:“喻公子,不是下官吹嘘,我们文兴铁厂每年的铁产量,若称第二,整个大启都没有别家敢称第一。”

萧青冥不以为意地笑了笑,在他看来,这里每年开凿的矿产量不小,可是出的铁却太少,效率低,耗损大,最重要的是质量也参差不齐。

虽说对于冷兵器的时代,这点产量装备军队倒是不成问题,可他想要将来大批量生产火炮弹药,甚至是□□,那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更何况,民间改进农业、手工业各种生产工具,都需要铁,若非铁产量小,谁乐意用木头呢?

一年百万斤铁,听着似乎很多,光军用的一副铠甲就要二十斤,若是给数万人,就显得捉襟见肘,还有各种刀枪剑戟需要打造。

除了军用铁器,民间也离不开铁,尤其是铁锅,缝衣针,厨刀,以及铁铲、铁锄头等各种铁质农具,都是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

在北方燕然草原,几乎没什么铁矿,冶炼技术也十分落后,像铁一类的重要战略资源,大启自然是严格控制,绝不允许卖到敌国去。

燕然各种铁器都需要偷偷从大启边境走私才能得到,一口铁锅甚至能宝贝到当传家宝的程度。

萧青冥笑了笑,道:“我要的东西,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弄出来的。”

梁督监不以为意,他有意展示铁厂的技术实力,将萧青冥引到最大的一个冶铁炉窑前,正在用力打铁的正是借钱治病的陈老四。

监丞信守承诺给他找个了郎中,熬了一碗浓黑的药草汁喂下去,可妻子并不见太大起色,只能自我安慰,也许还需要服用几帖药才能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