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分明才是他真正的明主!

他当年有眼不识,竟生生地将人错过,幸而苍天有眼、又给了他一次机会!!!

……

郭旭看着上面的种种形容,忍不住脚趾抠地:这味儿怎么这么怪呢?

还没有经历过各种后世文学毒打的淳朴土著并不觉得尴尬,他们只感动于书中情深意重的君臣情谊,并为主人公终于寻得明主潸然泪下。

一时之间各种二次创作层出不穷,姜罗春的声望也由此被推到了顶峰。他超过了从最早跟随谈自非、一刀一枪拿下晋州根据地的蹇成;超过了随着谈自非连下齐、余二州,又定幽州的李荡;超过了一直在兢兢业业打理后方的茹文君;也超过了确定整个晋州发展战略方向的廖阵……成了(市井传言中)最受主公倚重信任的肱骨之臣、心腹大将!!

众文臣武将:???

!!!!

——岂、有、此、理!!

和登到顶峰的声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姜罗春一下子跌到谷底的人缘。不过本人似乎并不怎么在意,急眼了的反而是其他诸多文臣武将。

没过多久,书肆就热闹起来。

先是上架了一批文集,郭旭看着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震惊了。倒不是震惊于他哥手底下人才的文学素养(他知道大佬们随手一篇就是未来课本必背),他是震惊大佬的时间管理,要知道当时正值他哥的地盘扩张期,每个人都忙得恨不得夜宿政事堂,这些大佬们到底哪来的时间写文章?还写了整整一本文集?

郭旭怀着莫名崇敬的心情一一买了,然而买回来之后,多半只翻了两页就弃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