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页

因为整部戏没有狗血三角恋,从头到尾只是女主和男主一对一的恋爱过程,换句话说主演只有男一号和女一号,没有男二女二,剩下的全部归纳为配角。

这些配角一部分是观众们眼熟的演员,譬如男女主的父母,男主的同事女主的上司等等,另外一部分是王导去母校招来的学弟学妹,扮演男主朋友女主闺蜜一类的角色。

老演员还没有进组,年轻学生又拘谨,三三两两结伴围在边缘,江愔一个人独占片场观看区c位,回想之前在《吕后传》里的待遇,还有点不太适应。

而等旁观完一场戏,发现不适应的不止一点。

首先两个剧组的风格就差别很大,《吕后传》整个剧组的基调都是严肃的,包括工作人员每个都埋头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基本做到导演令行禁止,《良缘》就要轻松很多,主创全都是年轻人,没有超过四十的,王导本人也是嘻嘻哈哈的性格,演员犯错不会过多训斥,所以整个片场气氛很欢快。

但也明显缺了严谨,就拿台词来说,因为这部剧不是现场收音,所以拍摄时很多人的台词都比较敷衍,譬如演女主角前男友的那个演员,在江愔看来不管是演技还是台词都不过关,但王导只卡了三次就让过了,如果换成梁导,一定会拍个十遍八遍,磨到他认为合格才算完,连祁百嘉那么一点戏份都在剧组待足了一个月。

当然两部剧不能类比,《吕后传》是大制作上星剧,说白了不差钱,《良缘》只是一部小成本网剧,要是像梁导那样拍,估计三集就得破产。

但是在严格的环境待久了,习惯了高标准高要求,忽然降下来,江愔心里难免有点落差。

幸好不是所有演员都是这样,方筱的演技就很好,包括台词,哪怕不会录进去也不会敷衍,演小三的闺蜜也是,即使镜头里只是个背景,小表情也配合的特别到位。

江愔围观了一上午,慢慢转变了心态,不同剧组有不同的水平线,不同类型的剧也有不同的拍法,不能一概而论,他作为演员需要做的是适应和配合,就像方筱一样,演好自己的角色。

不过饶是如此,方筱上来的一场哭戏还是将他震了震。

这段戏说的是方筱饰演的女主角顾觅将男朋友和闺蜜扫地出门后,怒火中烧的她抄起剪子剪掉床单被罩,正剪的时候接到母亲的电话,然后哭了。

完全没有人配合的一场独戏,方筱拿起电话仿佛听到那边说出第一个字的时候就红了眼圈,然后眼泪大颗大颗往下滚落,偏偏又不能被电话那头的“母亲”觉察,强忍着憋到表情都有点扭曲。

挂了电话放手机的时候碰到了装着病例的包,顿时情绪崩溃,跌坐到地上嚎啕大哭。

不是那种毫无形象的嘶嚎,虽然也会有哭声,但并不难听,加上方筱长得好看,反而有种别样的美感,再配上恰当的动作,十分有感染力,那种委屈痛苦压抑,让旁观的人都跟着红了眼睛。

江愔被震住,这是他第一次近距离看到这样大开大合具有爆发力的演技,原身之前客串的都是婆婆妈妈生活剧,戏份逃不开家长理短,在《吕后传》之前唯一的哭戏是带着喜剧情节的装哭。

而《吕后传》哪怕是哭戏,也是肃穆的压抑的,梁导不会要求他爆发,其他演员也是一样,表现出来的情感戏都是内敛的。

像方筱这样外放的哭戏,他亲眼旁观是第一次。

这一震将江愔震的有点恍惚。

“那就练呗,你以为人家的演技都是说来就来的?”江爱给他想主意,“你就想想那些叫你伤心的事,最好形成条件反射,以后要演哪种哭戏就对应着一想,直接对照着模板哭。”

江愔想了想,摇头:“我没有伤心的事。”

在宫里哭没有用,他哭,宫人们只会诚惶诚恐跪地,不会哄他,也不会帮他分担难过,唯一会哄他的奶娘离开后,他就再没有哭过了,而且他也没有多么伤心的事,哪怕父皇和母亲去世,他落泪不过是做做样子。

然而话一出口,他倏地反应过来忘了原身。

好在江爱并没有多想,歪头回忆状:“好像也是。”

她这个哥哥心向来比较大,除了小时候挨揍,还真没什么能让他伤心到哇哇大哭的事。

“要不……”她凑上来,“我打你一顿?你先记住这个被打哭的感觉?”

江愔:“……”

兄妹日常互殴第n场开始。

玩笑归玩笑,哭戏这件事还真成了江愔的一个问题,要是像《吕后传》里那种内敛优雅式落泪不难,流眼泪他还是能流出来的,但这种要配合情景配合表情配合动作的外露式哭戏,他还真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