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页

他仍延续了张居正的考成法和一条鞭法,对两法的不足之处予以完善。

除此之外,因商贸导致了大明作物种类、数目均有所增加,大明百姓也开始见多识广……

换而言之,柳贺的故事妇孺皆知,尤其在这镇江府城内,柳家老宅读书人来此必要拜会,柳贺中状元的故事也被排成了一出出戏,文人们常年听不够。

柳贺并不算十分年老,他的故事镇江城中不少人仍然记得。

“当年柳阁老就是在丁氏族学读书,才一步步中了秀才,举人,最后到京里中了状元的。”

“柳阁老家中穷,他二叔也不是实诚人,才叫他娘和他那般辛苦。”

“大明朝二百多年,咱们镇江府也只出了一个柳阁老,不过他一个就能顶人家好几个。”

柳贺既然要返乡,镇江府上下自是十分重视。

柳贺为人低调,但对家乡来的官员却十分亲和,当年张四维任首辅时曾为家乡百姓免去赋税,柳贺倒未如张四维那般,可家乡的官员、百姓若遇上难解之事,他也从未拒绝过帮忙。

“阁老家的宅院仍是清风桥那一座吗?”镇江知府道,“太过逼仄了。”

“东翁,阁老在京中的宅院也不宽大。”师爷劝道,“阁老自进了京,咱们镇江府便有无数士绅要给他送宅子,阁老一概未收,便是东翁要送他新居,阁老也未必会高兴。”

镇江知府觉得此言有道理,便派人到柳贺府上,将他家中里外都布置一新。

这是柳贺当年成亲时买的宅子,到今日已有三十多年,入阁之前柳贺倒还回乡住过几回,当了阁臣之后,阁中事务根本离不开他,他二十年里只回家过一趟。

就这一趟假,天子也不肯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