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页

至少他觉得,这大半年间,家乡气象已与以往不同。

他之所以推崇柳贺,一是因柳贺文章非凡,他初读柳贺文章时惊为天人,之后柳贺在扬州府、回京后的文章他篇篇不落。

其二也是因柳贺在官场上的政绩。

文章写得好,不代表官就当得好,这一点叶向高十分清楚。

但他观柳贺生平,只觉柳贺虽才入官场十二年,却将修齐治平四个字贯彻得淋漓尽致。

范文正公曾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无论在京城还是在地方,无论是任内阁大学士还是任治河的亲民官,柳贺眼中、心中都有百姓。

且其余官员不敢为之事,他敢为,其余官员不敢劝诫之句,他敢说。

士子们投身科举,固然有令自家荣华富贵的想法在,可也有许多士子愿为朝廷奉献己身、于青史留名。

柳贺在叶向高心目中可称完人。

他将柳贺文章翻烂,每一句的释义都能分析透彻。

……

及至万历十一年二月。

柳贺领了会试主考的任命,会试副主考则是眼下任吏部左侍郎的许国,二人之间原本有些嫌隙,不过柳贺已是内阁次辅,若无意外,他要在这次辅位置上坐不少年,许国和他有矛盾也得不到什么好处。

何况真论权势,柳贺这次辅也不比首辅差多少。

许国心中暗自嘀咕,若有意外,恐怕只会是柳贺当上首辅。

二人接了任务,连家都没回就到了贡院,衣服都是卫兵回家拿的,正是忧心考官们与考生有串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