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页

在信中,张居正说,尽管他并不支持开海,但柳贺既下定决心,便放手施为就是,若柳贺开海得成,开海之利胜以往百倍千倍,那也是他想看见的情景。

柳贺手中攥着信,眼眶微微有些发红。

……

作为闲居在家的首辅,曾经执掌了整个大明的张居正不适合为柳贺摇旗呐喊,不过,其他官员则没有这样的顾忌。

事实上,自倭寇侵犯后,海禁与开海二事在朝堂内外都有支持者,从某种程度上说,嘉靖年间倭寇之乱之所以猖獗,也是因为嘉靖元年开启了史上最严格的海禁政策。

沿海渔民、手工业者、船员等,有一部分甚至加入了倭寇,

王直那般的巨寇因此诞生,浙江巡抚朱纨奉命扫倭,却也因此得罪了朝堂上一批既得利益者,在一片攻讦声中,朱纨身为二品大员之尊却不得不服毒自杀。

他因此留下名句——“去外国盗易,去中国盗难;去中国濒海盗犹易,去中国衣冠之盗尤难。纵天子不欲死我,闽浙人必杀我。”(注1)

隆庆开关以来,海禁政策远不如嘉靖时严格,但也说不上彻底的开放,且就算海禁不算严,海上的利润仍然为世家大族所盘踞,并不能为朝廷与百姓所用。

朝中支持漕运的官员数量颇多,不过浙、闽二地也逐渐有官员发声,称支持朝廷开海。

《育言报》的销量因此一涨再涨,到了万历九年下半年,报纸可以说是供不应求,且海外专栏开辟后,不少读书人涨了见识,都觉得朝廷可以去搏一搏。

当然,在京城中,不看好此事的官员仍有许多。

“柳泽远此举究竟意欲何为?”

申时行慢慢踱步:“此子入阁后,京中情状与张江陵在时十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