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页

一人是被误伤,令一人是苛待下人致死,陈谨与董传策在朝时皆得罪过严嵩,品行却截然不同,若将陈谨及董传策列在一处,张居正只得感叹一句:“陈德言何辜!”

柳贺道:“文人擅春秋笔法,然真有德才之人必能知晓真相,还陈德言以清名。”

张居正道:“我却不似你这般乐观,若我不在这人世,我此时已知后人会如何写我。”

“只要弟子在一日。”柳贺道,“无论何人写恩师错处,弟子定为恩师争回名声。”

柳贺目光灼灼,语气坚定,他在此事上:绝对没有说谎。

张居正眼中真实情绪不明,半晌,他方才道:“若此人是当今天子,是你的君父呢?”

柳贺并未犹豫:“到了该争之时,弟子仍是会争。”

张居正能问柳贺这一句,恐怕已是猜到天子心中所想了。

后世史书上只记载张居正教导天子严格,写他为官如何霸道,或是写他死后被清算如何凄惨,但柳贺想,张居正也未必不知天子为人。

天子自十岁起便一直接受他的教导,直至二十岁。

古语有云,三岁看老。

张居正与董传策相交不多,却能剖析清楚董传策的为人,他看人一向是很精准的。

便如他过世前推荐潘晟入阁一事,张四维、申时行皆任劳任怨当了几年阁臣,但张居正依旧不属意二人任首辅,反将潘晟推了出来。

若潘晟不为张四维所阻,张居正也不会被清算得那般凄惨,阁臣中只要有一人出声便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