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页

何心隐不愿科举为官是真,这个人有本事也是真的,他是江西人,在江西这样的科举大省中曾考中乡试第一,他在家乡创办的“聚和堂”可以说是对新的社会结构的一种尝试,可惜他不管做什么都是和朝廷对着干,严嵩不能容他,张居正也不能容他。

万历三年之后,何心隐便被朝廷通缉,一边在各处讲学,这一回到了湖广,他在湖广也极力抨击张居正的政见。

然而,何氏要江陵去位,一新时局,但他的实践更近似于空想,以他一人之力,是很难扭转当下时局的。

朝政至此,就连张居正也不能完全改变。

姚弘谟见了柳贺也是无奈,他是正统的读书人,学识十分渊博,在政事上却没什么大主见,更不必说废除书院这样的大事。

柳贺觉得,这事自己还是不要掺和了,然而张居正今日叫他过来,恐怕就是要让他掺和进去。

第210章 报纸

出了内阁,柳贺便与潘晟、姚弘谟一道来了礼部,虽是春节时,礼部衙门仍有人值守,潘晟与姚弘谟念着柳贺妻子有孕,便叫他安心在家歇着。

潘晟为官并不强势,姚弘谟也是正人君子,因而柳贺在礼部待得很是顺遂。

削藩一事已十分麻烦,如今又要废除书院,光是想及此事招致的后果,柳贺便觉得头大如斗。

姚弘谟皱眉道:“泽远,我等无论如何都得想出个章程,否则元辅那边难以交差。”

潘晟、姚弘谟及柳贺的想法都是徐徐图之,万历三年张居正的做法已属激进,然效用平平,如今读书人比过去更爱论政,可见废除书院并非根本之策。

“如今士风日下,不仅是元辅,我心中也十分担忧。”潘晟道,“依泽远之见,该如何引导这些士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