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页

士子们再读《论商》与《治水策》,只觉柳贺事事皆通,他去扬州还未满三年,便将府中诸事了解得详尽透彻。

“翰林官皆以任亲民官为耻,只因翰林清贵,亲民官却成日与百姓打交道,让翰林们任亲民官,他们宁愿辞官不做。”一位士子道,“柳三元却毅然决然,实在令人佩服之至。”

“但愿天子看中柳三元,莫要耽误了他的才学。”

尽管大明不止一位状元,然而许多士子都以柳贺为榜样,认为为官应当如此,不屈于权贵,不辜负百姓,不浪费生平所学。

……

而此刻,张居正正在书房中思索。

他面前桌案上堆着一摞文卷,若柳贺在此,恐怕能够认出,文卷俱是他写给张居正的书信与文章,从他轮值诰敕房起的文章都在其上。

他并不知张居正竟将他的文章都归拢到了一处。

张居正从第一卷 文章看起,越看越快,与在诰敕房中写的文章相比,自任扬州知府后,柳贺文章的实用性越来越强。

这就是任过地方官的好处。

说实话,京官都是聪明人,尤其能在京中各个衙门顺当升官至位极人臣的,可以说是绝顶聪明。

但这份聪明只体现在为官上。

他们可以与各个衙门打好关系,也能将上官的喜好摸个透彻,至于谁人背后站着谁,那更是清楚明白。

唯独一点——在做事上,他们终究欠缺了一分。

当然,京官与地方官毕竟不同,京官存在的优势便在于统筹与协调,他们身在京中,并不需要如地方官一般贴近百姓,他们只需要会用人就足够了。

柳贺在扬州府中已经有了些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