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页

何况在不少官员看来,柳贺连张相公子的考卷都敢筛落,可谓官场上的第一大二愣子,若是他们做得太过,柳贺发起愣来该怎么办?

俗话说,横的怕愣的,官员们都很珍惜名声,很少有人豁出去做鱼死网破之事。

这些因素叠加起来,柳贺督河一事推进得还算顺利,淮安、徐州等地毕竟刚遭水祸,官员们被贬官的有,被申斥的也有,自然不敢在河堤上多做文章,只盼这河堤能保佑淮河百年的安宁才好。

……

筑堤一事,吴桂芳采纳了柳贺的建议,在四府各地分别修建了遥堤、缕堤及月堤。

吴桂芳心中明了,柳贺的治河之法有一部分来自潘季驯,潘季驯眼下赋闲在家,治河之法却要听一个赋闲之人的,似是说明他不如潘季驯一般。

若换了旁人当柳贺的上司,柳贺这么做显然犯了官场大忌,但吴桂芳更重结果,为让治河效果更加,他甚至主动去信给潘季驯,向对方讨教治河之法。

吴桂芳是嘉靖二十三年进士,登第的时间比潘季驯早两科,他官位又高于潘季驯,这般做是极其礼遇了。

柳贺的官衔毕竟还是低了些。

潘季驯是因为得罪了权贵才回了老家,但在此之前,他已经官至右副都御史,是正三品的大员。

柳贺二十多岁便已官至正五品,升官着实不算慢了,但和真正的朝廷大员比起来,他依然说不上话。

结合了潘季驯的建议,河堤种类繁多,所谓遥堤,便是在河流湍急之处留出缺口,在离河较远之处修筑第二道、第三道堤,这样河水自缺口涌出时,流速逐渐变缓,进而便能储存在第二道堤与第三道堤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