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页

“这雨何时能停呢?”队伍中,一位官员轻声道,“十月大雨,并非吉兆啊。”

“十月水满沟,来岁九不收,高邮湖有些年头没下这般大的雨了。”

柳贺一行人自扬州城出发,到达高邮湖时还不如高邮知州来得快,高邮知州名为刘中立,是柳贺的同年。

“下官见过司马。”

“健甫兄不必客气。”

刘中立是山东禹城人,他与柳贺原本没什么往来,但自柳贺被发配治水以来,他便将南直隶官场及河道上自己用得上的官员细细列了出来,到达扬州以前,柳贺便和这位同年叙好了交情。

在柳贺的同年们中,刘中立属于晋升飞速的。

接到同知衙署传来的书信后,刘中立迅速到了高邮湖,同时派民夫做好准备,待雨略一停,就在高邮湖沿岸加盖土方。

柳贺问刘中立:“这堤坝是何年所筑?”

刘中立来高邮上任不久,因而并不清楚具体情况,他身后一位中年官员答道:“禀司马,应当是嘉靖四十四年加筑,隆庆年后又有修补。”

柳贺沉吟片刻,道:“仅凭这堤,恐怕挡不住这雨势。”

“健甫兄,未必非要等雨停,雨势一旦小了,立刻派人加筑堤坝,否则这水一旦决口,事情就不堪设想了。”柳贺道,“再随我去清水潭看一看。”

加筑堤坝只能解一时之急,但高邮湖属淮河水系,是淮水入江的通道,一旦淮河水自淮安等地过来,高邮湖显然是承载不住的。

几人到达高邮湖后,雨势没有丝毫减缓,风反而越刮越大,湖沿岸的树木一直在摇晃,到清水潭时,这一处同样也被水填得快满溢了,柳贺道:“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