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页

柳贺心中不由感叹,先得罪张居正,再得罪冯保,再再得罪张居正,他是不是现在就该写一封辞疏了?

然而,还未等柳贺辞疏写出,京中便传起柳中允大义灭亲,顶住权相之势将张敬修考卷筛落一事。

柳三元上一科会试因连中三元而名动天下,这一科会试,柳贺则因不畏强权一事而名动天下。

柳贺:“……”

他就猜到会有这一出。

然而,到了后几日,又有御史参了柳贺一本,说柳贺取了孙铤之弟孙鑛,孙铤为柳贺乡试时的座师,柳贺取孙鑛而不取张敬修,实是因为张居正势大,柳贺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实际他一直有私心。

第115章 惨

对于御史的弹劾,柳贺并未放在心上,也没有上疏自辩,他取人全凭本心,且孙鑛是今科会元,《诗》一房的士子他取了十多位,但会元人选却由吕调阳及王希烈两位主考决定。

孙鑛能中会元,实是因为他文章出众。

柳贺这几日唯一开心的事,就是好友施允榜上有名。

施允本经虽然也是《诗》,考卷却未分到柳贺这一房里,但柳贺觉得他文章火候已经到了,不管房官是谁,总没有放着好文章不取的道理,施允在备考几日后的会试,纪娘子便时常送些吃喝和用的给他。

在此时的京中,这股柳三元不畏权相的风却一直刮个不停。

柳贺毕竟是张居正会试取中的门生,且柳贺乡试、会试、殿试连捷,京中多有人赞张居正有识人之明。

而现在,柳贺这个门生却将张居正长子的文章筛落了,师生间的关系似乎变得有些微妙。

柳贺在翰林衙门修《穆宗实录》时,沈一贯便笑意盈盈地上来:“泽远此次着实展现我等翰林的风骨,实在叫为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