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页

因而为何翰林默认入阁,即便此时不少翰林只能在史馆中默默修书,但任一科会试同考官,就可收十数位门生,这便是日后为政的后盾。

柳贺估摸着施允也该上京了。

他时常和施允通信,一是交流文章心得,二是讲述自己为官之后的心得。

施允话仍旧不多,但柳贺读了他随信附带的文章,一篇一篇十分精彩,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以柳贺的判定,如无意外,这一科施允必是能够中的。

他在这边算着日期,果然,没过几日,施允便和纪文选一道上京了,两人给柳贺和纪娘子带了不少镇江府的年货。

知晓柳贺有了女儿,施允给妙妙带了一对金手镯,施允家的儿子比妙妙要大上一岁,两人谈起这件事时都有感慨。

距离两人相识已有十年之久了。

第113章 同考官

柳贺原本想让施允和纪文选住在家里,但他毕竟是会试同考官,施允治的又是《诗》,被人知晓了对施允也不利。

会试将至,京中士子也越来越多,镇江会馆这几日也热闹了起来,前一科会试柳贺夺得会元,又在殿试被天子钦点为头名状元,这着实激励了镇江一府的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