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页

主考官在会试中取了某位士子,士子自然要尊其为师,放眼整个大明一朝,座师的受敬仰程度要超过蒙师、馆师,在部分士子心目中,座师的地位甚至要高于业师。

最重要的理由当然是业师官大。

会试主考通常由阁臣担任,权高势大,纵然主考自身对某位士子毫无印象,但士子外放时却常常要扯扯座师的虎皮拉大旗。

大明朝的官僚体系也与这种座师门生关系息息相关,门生不可以违逆座主,否则将为士林所不耻。

乌程董份为官时攀附严嵩,归乡后为祸乡里数年,名声可谓极坏,但其去世后,墓志铭却由申时行、王锡爵与朱国祯三人所写,这三人都在万历年间任内阁首辅,权势可谓赫赫,但董份在嘉靖四十一年会试中担任副主考,当时的主考是青词宰相袁炜,申时行与王锡爵皆是嘉靖四十一年参加的会试,董份便是他们的座师之一。

隆庆辛未年的这科会试,众士子的座师便是张居正与吕调阳。

柳贺与荆光裕、杨维新等镇江士子一道,到会馆门前时又遇上了苏州府的士子,两地士子在乡试中当然是竞争关系,到了京城,两府士子却是同仇敌忾一致对外,不能叫人将南直隶的士子小瞧了。

南直既是两直之一,地位不同寻常,科考实力又一贯出众,因而在科考一事上,南直鄙视北直,地位上则俯瞰其他布政司,始终处在优势位置。

“泽远兄,我远远就看见了你。”

“你们也是去拜会座主的吗?”唐鹤征问道。

“元卿兄,子道兄。”柳贺与唐鹤征及吴中行分别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