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页

柳贺许久未答考卷了,此刻看到真题,唯一的感受是——真题真香。

他之前写文章,参考的都是过往乡试与会试的试题,一些题目便是扫上两眼都已经腻了,柳贺也不是没有尝试过自己出题给自己做,但四书五经浩

如烟海,他能碰上一道都是走了狗屎运。

这个狗屎运柳贺已经走过一次了,再走一次的可能约等于零。

柳贺答着题,只觉思路顺畅。

岁试所考也不会脱离四书五经的范畴,但耿定向水平一向极高,他出的题便很有区分度。

柳贺思虑了一二,便在稿纸上作答了,他院试过后的勤练勤读起了效果,一旦动笔,文章便顺着思绪倾泻而出,不过片刻,一篇几百字的文章就已经写成。

柳贺吹了吹墨,将文章誊上了考卷。

抄写的时候柳贺更是满意,不仅文章,他的字写得也愈发好了。

一篇文章誊完,柳贺正要看下一题,桌前忽然多了一道身影,将他答题时的光都挡住了。

耿定向拿起第一排的士子文章,他在各府州考核多了,对各府州县学玩的心思自然清楚,能被教官们将考号排在前面的,必然是学业出众的弟子。

耿定向之所以先看柳贺文章,是因为柳贺写得太快了,别的士子还在思索,他却已将一篇完整的文章写完。

耿定向举起考卷,先看破题,他出的这题为“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这题不算简单,但眼前士子的破题却极为巧妙,耿定向再往后读,越读他心中便越是震惊,这士子文章中每一句都可谓恰到好处,多一分则盈,少一分则亏,士子所思所想皆尽于这短短几百字文章中,却并不令人觉得这文章瘦,反而有一种充实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