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页

放到现代,这就是天价的美味。

柳贺晚饭后继续钻进书房看书,白天的《四书大全》他已经看累了,便换一本新书来看,好在他家里备考的书目一应俱全,看到他考秀才应该问题不大。

柳贺另换了一本四书著述来读,科举虽只考朱子集注,可时人也有对于四书五经的注解,与朱熹的理论也有一些微妙的区别。四书之外,柳贺也读史书,如《史记》、《战国策》等,主要用来转换心情,让大脑放松放松。

四书的原文和墨义柳贺已经读了数遍,句意早已牢牢记在他心中,这样的进度已经算是很快的了,不过柳贺前世好歹也是学霸一个,自决心投身科考以来,他每日每时每刻只做这一桩事,效率自然很高。

夜晚依然有些热,但当柳贺沉浸下来读书时,外界的一切他就都不在意了。

他眼下读的是丹阳人姜宝所写的《四书解略》,姜宝是嘉靖三十二年进士,,仅说他的名字了解的人恐怕不多,但提起他儿子姜士昌,对明史比较了解的人恐怕都知道,他儿子是未来东林党的骨干成员之一,与顾宪成、赵南星等人齐名。

镇江府籍进士的著述,柳贺这些年也看得不少,相比以无锡为中心的东林党,以及红极一时的浙党,镇江一府出过的名人不多,尤其在明朝政治史上,浙江、福建以及苏州府、松江府出过几位内阁辅臣,镇江府名人却不多,眼下在比较有名气的当属曹大章,曹大章是嘉靖三十二年的会试第一和殿试榜眼,也是三十八年会试的同考官之一,可惜这人名声很差,官位都是靠依附严嵩严世蕃父子而来,为时人所不齿。

但曹大章确实有才,他的文章柳贺也看过一些。

柳贺看这些书,主要是拓宽自己的思维。

毕竟他自己就算把四书翻烂也未必能看出什么道理。

柳贺一边看书,一边研磨做标记,日日读书的好处如今已经体现出来了,他刚接触这些古书时,几乎每一本都让他摸不着头脑,可随着书越看越多,他便能举一反三触